标签: 胡言乱语

2014 篇文章

《夜色里的声浪》
《夜色里的声浪》 夏末的夜总是格外冗长。我独自坐在街角奶茶店的玻璃窗前,看霓虹灯在暮色中次第亮起,像散落一地的彩色玻璃珠。手机屏幕亮起又熄灭,朋友圈里不断跳出"新晋顶流神曲"的分享,评论区里飘满"听不懂但上头"的留言。这让我想起三年前在音乐节遇到的场景,那个被万人合唱的旋律裹挟的夜晚,至今仍在记忆里反复回响。 那天暴雨突至,我和几个朋友躲进音乐节的…
《十五岁的月光》
《十五岁的月光》 教室后排的储物柜总在傍晚发出吱呀声。十五岁的小李把脸埋进泛黄的《音乐家传》,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扉页上母亲用蓝墨水写的"音乐无界"。储物柜深处传来硬币碰撞的脆响,那是他偷偷藏了三年的旧口琴,琴身上还留着去年冬天在琴行打工时烫出的焦痕。 "小李,你爸在电话里说..."班主任王老师欲言又止,粉笔灰在阳光里浮沉。我望着窗外梧桐树影里晃动的…
《梧桐巷的第七年》
《梧桐巷的第七年》 暮色中的梧桐巷总飘着若有若无的桂花香,像极了七年前我们初遇时,你发梢沾染的香气。我站在巷口的咖啡店门口,看着玻璃橱窗里旋转的彩灯映在玻璃上,忽然想起你说要开间花店的往事。 那时我们刚从南方搬来这座城市,租住在巷尾的青砖老屋里。你总说老房子有灵气,连墙缝里钻出的野草都带着倔强的弧度。某个深秋的傍晚,我抱着刚买的盆栽回来,发现玄关处…
《棋枰上的独白》
《棋枰上的独白》 暮春的雨丝斜斜掠过棋馆的雕花木窗,在青石板上敲出细碎的回响。我望着对面棋盘上那枚孤零零的士子,它正斜倚在边角,仿佛随时会倒下又随时会起身。三日前,陈先生邀我来对弈时曾说:"这次由我做你的棋子,看我如何为你的棋局画上句点。" 这让我想起去年深秋在琉璃厂旧书肆偶遇的场景。彼时陈先生正伏案修复一卷泛黄的《洗砚录》,他的手指在宣纸上轻轻摩…
《最后一封信》
《最后一封信》 凌晨三点,我站在阳台上给林然发最后一条短信。手机屏幕的冷光映着楼下24小时便利店的霓虹,货架上的关东煮咕嘟咕嘟冒着热气,像极了他总爱喝的那家奶茶店里的珍珠。 "对不起,这次真的没可能了。"手指悬在发送键上微微发抖,对话框里躺着上百条未发送的质问。三天前的争吵突然在耳边炸响:"你永远猜不透我在想什么!"他摔门而去时带倒的纸箱,在玄关处…
《冬眠记事》
《冬眠记事》 立冬那日,我蹲在城西老药铺的屋檐下,看檐角垂下的冰棱折射着初升的太阳。药铺门楣上"悬壶济世"的匾额被寒风吹得微微颤动,像极了父亲临终前枯瘦的手掌。那时我刚从中医世家的传承中挣脱出来,却始终放不下那卷泛黄的《冬眠方》。 "小友,这药方上的'九蒸九晒'法,倒叫人想起三十年前的冬眠术。"苍老的声音惊得我险些打翻竹篾编的药篓。抬头望见药铺掌柜…
《钢笔里的裂痕》
《钢笔里的裂痕》 我是在整理旧物时发现那支钢笔的。墨绿色珐琅漆面已经斑驳,笔帽上"永生"二字被磨得发白。这是林深在毕业典礼上送我的礼物,他当时说:"这支笔能写完所有故事,包括我们的。" 记忆像被钢笔尖戳破的纸页,簌簌落下往事。那是大学城后街的咖啡馆,梧桐叶在玻璃窗上投下细碎的光斑。林深总坐在靠窗的位置,用钢笔在稿纸上沙沙写字,偶尔抬头冲我笑,露出虎…
《雨声里的回声》
《雨声里的回声》 那是个连绵的梅雨季,我蜷缩在出租屋的飘窗上,任由雨水在玻璃上蜿蜒成河。手机屏幕突然亮起,前男友发来的消息像枚生锈的钉子:"我们分手吧。"手指悬在删除键上良久,最终只回了个笑脸表情包。窗外的雨声忽然变得震耳欲聋,仿佛整个世界都在下着酸涩的雨。 三天后我在江边遇见老陈。这个总穿灰布衫的修琴匠,曾在大学音乐社团教过我古筝。"你的《高山流…
《雨丝里的重逢》
《雨丝里的重逢》 江南的梅雨总来得缠绵。檐角的水珠在青石板上敲出细碎的节奏,我撑着那把褪了色的黑伞,在弄堂里寻找记忆的坐标。伞骨间漏下的雨丝像时光的银针,将往事一针一线缝在潮湿的空气里。 十年前那个雨夜,我永远记得教室后墙斑驳的霉痕。初二那年转学来青石巷,班主任王老师总在午休时带我去天台。雨水顺着红瓦屋檐蜿蜒成溪,她教我辨认云层里游走的积雨云:"看…
黄昏里的情歌教父
黄昏里的情歌教父 1999年的深秋,我蜷缩在宿舍铁架床上,耳机里传来周传雄沙哑的嗓音:"黄昏的余晖像一杯温热的酒,醉倒在这个夏末的街头。"窗外的梧桐叶打着旋儿飘落,我忽然发现这个总被我们嘲笑"土气"的男生,竟然在食堂打饭时哼着《黄昏》的旋律。 那时我们宿舍的兄弟还不知道,这个总穿着褪色牛仔外套的男生,会在三年后让整个华语乐坛为《男人海洋》屏息。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