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胡言乱语

1982 篇文章

《藏在月光里的歌》
《藏在月光里的歌》 老式录音机的沙沙声里,我总爱把耳机线缠在食指上。那时我住在城郊的筒子楼,阁楼地板咯吱作响,墙皮剥落处露出三十年前的水渍,像被岁月泡发的陈年普洱。每天放学后,我会在收音机里捕捉那些零星飘来的旋律,用笔记本抄下歌名和磁带编号,像收集散落的星星。 1998年的夏天,我在二手市场淘到一盘被虫蛀了半边的黑胶。当《月亮代表我的心》的旋律从豁…
《最后八天》
《最后八天》 教室后墙的挂历被撕得只剩最后一张,粉笔灰在斜射的阳光里浮沉。我望着那张被红笔圈住的"6月7日",突然发现窗台上的绿萝又抽出了新芽,细长的叶片正努力顶开黏在玻璃上的水珠。 一、倒计时牌 "距离高考还有8天"的电子倒计时牌挂在教室最醒目的位置,每天清晨第一缕阳光照进来时,班主任总会用粉笔在黑板上写一遍这个数字。我数着讲台边缘的刻痕,从高一…
《老屋门前的青苔》
《老屋门前的青苔》 老屋门前的青苔又厚了一寸。我蹲下身擦拭门框上的灰尘时,指尖触到那抹湿润的绿意,忽然想起母亲总挂在嘴边的"老物件"。这扇包着青砖的木门,四十年前父亲亲手伐木制成,如今在时光里渐渐爬满绿痕。 一、竹筛里的晨光 七岁那年的清明,我蹲在竹筛前数着青团。母亲系着靛蓝土布围裙,在灶膛里添了最后一块松木。柴火噼啪声中,她教我辨认艾草里的沙砾:…
《草原上的回声》
《草原上的回声》 清晨的露水还挂在草叶上,阿古拉就背着他的吉普赛口琴来到敖包山。这座被云朵托着的小山包,是牧民们世代祭祀的地方。他蹲在青石垒成的敖包前,看着经幡在晨风里翻飞,突然想起三天前在牧民家听到的旋律。 那天他跟着牧民巴特尔家访,正碰上老奶奶整理旧物。褪色的布包里掉出一张泛黄的录音带,磁带转动时发出的沙沙声像草原上的风铃。"这是爷爷用卡带机录…
《樱花信笺》
《樱花信笺》 初春的樱花总在三月最盛,我站在图书馆后巷的樱花树下,看着飘落的花瓣在风中打着旋儿。手机屏幕亮了又暗,第七条未读消息的提示还在闪烁——"你真的不回来吗?"我伸手关掉屏幕,指节被冰凉的玻璃窗硌得生疼。 那是去年三月我们在图书馆自习室初遇的情景。那天我穿着米色针织衫,发梢被空调风吹得有些凌乱,正对着《人间词话》发呆。忽然有支钢笔"啪嗒"掉在…
《蝉鸣时节》
《蝉鸣时节》 老房子后院的梧桐树又抽新芽了。我蹲在青石板上剥着枇杷,金黄的果肉滴在手背上,凉丝丝的汁水顺着指缝往下淌。蝉鸣声突然变得密集起来,像无数细小的银针扎进耳膜。这让我想起十二年前那个同样闷热的午后,母亲把装着录取通知书的信封递给我时,窗外梧桐叶的影子正巧落在她眼角的皱纹上。 那时我总以为,只要足够闲,就能把世界装进肚子里。每天放学后不写作业…
《那些年我们不敢说的秘密》
《那些年我们不敢说的秘密》 高二那年的早自习,我总在课本扉页夹着张皱巴巴的纸条。那是从音乐论坛上扒来的歌词,被我用修正液涂改过三遍,终于能在课间假装不经意地念给同桌听:"当所有星星都沉入海底/我依然相信黎明会到来"。她叫林夕,当时正深陷"人设崩塌"的漩涡。 一、暗涌 第一次在耳机里听到《暗涌》是在校门口的便利店。玻璃门外的梧桐叶簌簌作响,我攥着五块…
《月光下的影子》
《月光下的影子》 初二那年的深秋,我总在晚自习后遇见她。教学楼拐角处那棵歪脖子槐树下,总有个穿月白旗袍的少女踮着脚尖,在暮色里数着落叶。她的影子被夕阳拉得很长,像条游动的银鱼,在青石板上划出细碎的光痕。 我叫林晚舟,是省重点中学实验班的插班生。转学来的第一天就听说,三楼拐角槐树下住着个怪人——苏晚晴,校里出了名的"影子小姐"。据说她总在深夜游荡,走…
《断电时刻》
《断电时刻》 图书馆顶灯熄灭的瞬间,我听见自己剧烈的心跳声在寂静中格外清晰。林小满的指尖正悬在我掌心上方三厘米处,像一片随时要飘落的银杏叶。三十秒前,我们为赶论文在古籍阅览室争抢最后两盏应急灯,此刻却在这片漆黑里对视着。 "你当时在担心她..."林小满的声音突然哽住,他喉结在月光下滚动,"还是希望以后年年都能陪我过生日?" 我猛地攥紧他沾着银杏叶的…
《在解构与重构之间》
《在解构与重构之间》 凌晨三点的电脑屏幕泛着冷光,我第无数次删改着那篇关于"emo文案"的解析文章。对话框里突然跳出一行字:"别让我知道你的emo文案是呲个大牙发的。"指尖悬在键盘上,我忽然意识到这场关于文字创作的信任危机,远比表面看起来复杂。 一、相遇 第一次听说"呲个大牙"是在2021年深秋。那时我刚从北方调到南方分公司,在茶水间偶然瞥见同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