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胡言乱语

1852 篇文章

《那片海》里的乡愁密码
《那片海》里的乡愁密码 2015年深秋,我在香港旺角一家老式唱片店翻到一张泛黄的专辑。玻璃柜里躺着林子祥的《男儿当自强》,烫金封面上"香港精神"四个字在暮色里泛着微光。收银台后的老板娘用带着茶餐厅腔调的普通话问我:"小朋友,国语版还是粤语版?"我愣怔片刻,突然想起三年前在成都的茶馆里,外乡来的朋友指着张信哲的《爱如潮水》说:"还是国语版更听得进。"…
《春日来信》
《春日来信》 教室后墙的爬山虎又绿了。我望着玻璃窗上蜿蜒的绿藤,忽然想起三年前那个同样潮湿的春晨。那时我正蹲在走廊里,用校服袖子反复擦拭被雨水打湿的数学试卷,突然听见身后传来清亮的笑声。 "这题明明可以用数形结合啊。"扎着马尾的女生踮着脚尖凑过来,她校服领口别着枚银杏叶胸针,在晨光里泛着温润的光泽。我抬头看见她胸前的校徽——和我的如出一辙,蓝底白字…
《针脚里的家》
《针脚里的家》 老宅的雕花木窗漏进几缕秋阳,照在祖母的绣绷上。她枯瘦的手指捏着银针,在靛蓝土布上穿梭,细密的针脚像春蚕吐丝般连成一片。"囡囡看,这是你太奶奶留下的百子图。"她总爱把绣了一半的布头摊在膝头,让我趴在她膝盖上数图案里的小人。 那年我八岁,刚上小学的暑假被奶奶接回乡。青石板巷子里飘着艾草香,她踩着竹编背篓去镇上卖绣品,总让我坐在牛车上跟着…
《声波里的六月》
《声波里的六月》 初二那年冬天,我在教室最后一排发现了一本被翻得卷了边的歌词本。阳光斜斜地穿过玻璃窗,在泛黄的纸页上投下细碎的光斑。那是小鬼的《重生》专辑,扉页上歪歪扭扭地写着:"2021.12.7,第一次听见心跳和歌词同步的瞬间。" 那时的我正经历着人生第一次大考的失利。数学卷子上鲜红的"73"像道结痂的伤口,班主任在班会上反复强调"中考决定人生…
《蓬莱记》
《蓬莱记》 暮春三月的江南,细雨斜织如愁。我站在临水轩的朱漆栏杆前,望着烟波浩渺的太湖,忽听得身后传来熟悉的环佩叮当。转身望去,那抹素色襦裙已近在咫尺,青丝间斜簪的玉搔头,分明是十二年前别离时她赠我的定情信物。 "小檀,你我相隔,堪比蓬莱还远。"她驻足在雨帘里,指尖抚过我鬓角新生的白发,声音里裹着太湖水般的绵长。我望着她眼角细碎的纹路,恍惚看见十二…
《雨落在第七片银杏叶上》
《雨落在第七片银杏叶上》 我总在图书馆的第七排座位发现一张便签纸,边缘被水渍晕染成模糊的圆圈,像极了去年深秋那场暴雨留下的印记。那天林夏把咖啡洒在刚打印好的论文上,我蹲在走廊里用纸巾擦拭时,听见她对着手机说:"他说我太较真像头驴。" 一、碎纸机里的星河 林夏的碎纸机是间间教室都能见到的老古董,金属刀片转动的声响总让我想起小时候外婆的缝纫机。那天她抱…
《方寸之间的诺亚方舟》
《方寸之间的诺亚方舟》 凌晨三点的地铁站台,我摘下耳机时发现耳廓上凝着细密的水珠。这个习惯性动作让我想起去年在敦煌鸣沙山露营的经历,当时为了抵抗戈壁滩的沙尘,我特意买了防风耳罩。此刻地铁呼啸而过的风声裹挟着城市噪音,却依然能清晰听见耳机里流淌出的《月光奏鸣曲》。这个场景像极了我与这个世界的和解仪式——在钢筋水泥的缝隙里,为自己建造一座声音的方舟。 …
《春日里的白衬衫》
《春日里的白衬衫》 初春的雨丝斜斜地打在图书馆的玻璃幕墙上,我望着书架上那本《原则》,书脊被雨水洇出深色的痕迹。三个月前,当林教授把这本书塞进我怀里时,他镜片后的目光像手术刀般精准:"记住,真正的原则不是束缚,而是让你在心动时依然能站稳的锚点。" 我攥着书回到学生公寓,楼道里飘来隔壁小卖部的关东煮香气。手机屏幕突然亮起,高中同桌阿宁发来消息:"老地…
《时光褶皱里的糖霜》
《时光褶皱里的糖霜》 初春的梧桐絮飘进咖啡馆时,林夏第27次把咖啡杯转成了漩涡。手机屏幕亮起又暗下去,她第三次划开对话框,最终只是把糖包推到最远的那格抽屉。落地窗外,我正把最后一只流浪兔抱回公寓,蓬松的尾巴扫过台阶时,她突然轻笑出声。 这场恋爱像被揉皱的糖纸,在无数个晨昏交替中舒展着褶皱。记得第一次约会迟到,她站在便利店门口的银杏树下,把手机壳里塞…
《声浪里的平行宇宙》
《声浪里的平行宇宙》 2010年春天,我在上海某Livehouse的角落里,同时听见了两种截然不同的R&B。陶喆带着《沙滩》的空灵前奏从舞台左侧飘来,方大同的《Love Song》裹挟着爵士鼓点自右侧涌来,而王力宏裹挟着《花田错》的电子音浪从舞台中央炸开。三个声部在空气里碰撞出奇异的和弦,像三股不同的河流在入海口交汇,却始终保持着各自的流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