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胡言乱语

1861 篇文章

《雨夜里的蓝调漩涡》
《雨夜里的蓝调漩涡》 那是个梅雨缠绵的夏夜,我蜷缩在旧书店的角落里,被窗外的雨声和书架间流淌的旋律裹挟着,跌进了一场蓝调的漩涡。玻璃窗上凝结的水珠蜿蜒成河,像极了《So What》里萨克斯风揉皱的音符。当Norah Jones的《Come Away with Me》第七小节响起时,我忽然意识到,那些总被称作"沉溺"的瞬间,或许正是生命最本真的呼吸。…
《玫瑰与狐狸》
《玫瑰与狐狸》 教室后墙的爬山虎又绿了。我站在空荡荡的教室里,看着玻璃窗上凝结的水汽,突然想起去年深秋的雨。那天也是这样湿漉漉的,周扬把伞塞给我时,指尖沾着未干的墨水。 周扬转学那天,我正在草稿纸上画第37朵玫瑰。数学老师总说我的涂鸦像抽象派,可我知道每朵花都藏着秘密——第一朵是同桌小夏送我的生日礼物,花瓣上还留着她的唇印;第二朵是校门口卖糖葫芦的…
《像素里的萤火虫》
《像素里的萤火虫》 我蹲在画室角落的电脑前,屏幕上的游戏角色正对着空气比划剑招。窗外霓虹灯在玻璃上投下扭曲的光斑,像极了游戏里破碎的次元屏障。这是我在游戏公司工作的第三年,但每次打开客户需求表,手指都会在"二次元风格"四个字上悬停良久。 "林小姐,我们需要更成熟的画风。"上周的提案会上,总监把我的设计稿推回来时,投影仪的光束正巧扫过他胸前的工牌。我…
《老照片里的光》
《老照片里的光》 老宅的阁楼里,那本褪色的牛皮笔记本又落灰了。我蹲在积灰的木地板上,指尖抚过扉页上歪歪扭扭的钢笔字:"给艾丽丝·蒙蒂,1983年6月17日"。这句话像根细针,突然刺破了三十七年时光的褶皱。 那年夏天,父亲在码头扛了三天三夜后,终于攒够钱给我买下这台二手海鸥DF-1相机。记得他蹲在五金店门口,用磨得发亮的铜钥匙解开铁皮柜门时,阳光正斜…
《夜空中不灭的星》
《夜空中不灭的星》 凌晨三点的写字楼里,小夏对着电脑屏幕揉了揉发酸的后颈。窗外的霓虹在玻璃幕墙上流淌成河,她忽然想起上周同学聚会上,老张那句"你女朋友缺点多不多"的调侃。此刻手机屏幕亮起,是大学室友林晓发来的消息:"你真的不觉得她太黏人?" 小夏盯着对话框上的"正在输入"提示,手指悬在键盘上方迟迟没有落下。记忆像被按了单曲循环的键,她看见林晓穿着鹅…
《江水倒流的夏天》
《江水倒流的夏天》 一 江水漫过青石板的声响,在记忆里总是裹着湿漉漉的蝉鸣。我蹲在江边数鹅卵石的时候,林远总爱把冰镇汽水贴在我后颈。那是2016年的夏天,她白T恤的领口蹭过我滚烫的皮肤,像一片永远晒不干的云。 "你闻起来像橘子汽水。"她说过这话。我至今记得她仰头喝水的模样,发梢垂下来遮住半边脸,露出被江风吹红的耳尖。后来每次经过江边便利店,我总会买…
(一)
(一) 建兴十二年冬,五丈原的寒风卷着枯叶掠过军营。诸葛亮披着单薄的外袍,手按在胸口旧伤处,望着案头未写完的《出师表》。烛火在风中摇曳,将"悠悠苍天,何薄于我"八个字映得忽明忽暗——这是他在北伐途中反复吟诵的诗句,此刻竟像把尖刀,将三十七载春秋割得支离破碎。 "丞相!"亲卫李福撞开营帐,额头还沾着冰碴,"司马懿又送来书信,说...说..."话未说完…
《镜头里的时光》
《镜头里的时光》 整理旧物时,那台粉色的老年机突然从旧皮夹里滑落。屏幕上的裂痕像张开的嘴,露出里面存着三百多段视频的加密文件夹。我鬼使神差地点开,突然被一段模糊的影像击中——七岁的我正蹲在院子里数蚂蚁,身后站着同样蹲着的老母亲,她举着手机,镜头里飘着细碎的阳光。 这场景像根细针扎进记忆。那时我总在厨房里尖叫:"妈!别拍我!"油锅里滋啦作响的菜籽油会…
《雨声里的歌词本》
《雨声里的歌词本》 那是个深秋的傍晚,我站在七楼天台边缘,看着楼下车水马龙像条发光的河。手机在口袋里震动,林夏发来的最后一条消息是"我们分手吧",后面跟着一个哭脸的表情包。风卷着梧桐叶擦过耳际,我突然想起去年深秋她戴着绒线帽冲进图书馆,发梢沾着细碎的银杏叶,像只笨拙的松鼠。 手机屏幕在掌心发烫,我按下关机键时,金属边角硌得掌心生疼。转身要下楼梯时,…
《潮汐与贝壳》
《潮汐与贝壳》 去年深秋的雨夜,我在老城咖啡馆听见邻座女孩的叹息。玻璃窗上蜿蜒的水痕将霓虹灯映成流动的星河,她面前摊开的笔记本里夹着张泛黄照片——那是她三岁女儿踮脚够书架的模样。咖啡师推着小推车经过时,我瞥见她手腕上褪色的红绳,系着一枚贝壳形状的银饰。 后来常去那家咖啡馆写作,总会在靠窗的位置遇见不同的人。穿蓝布衫的退休教师总带着牛皮纸袋,里面装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