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胡言乱语

1873 篇文章

《教室里的春分》
《教室里的春分》 那天的阳光像融化的蜂蜜,黏在教室的玻璃窗上。我抱着作业本从走廊拐角处转出来时,正撞见第三排靠窗的那对情侣——林小满和陈默,此刻正蜷缩在课桌中间。他们头顶的蓝白校服被蹭得皱巴巴的,校服领子歪斜着,像两片被风吹散的云。 "情人总分分合合,爱恨都在情理中......"前奏刚响,林小满的指尖就探向陈默的领口。我下意识捂住嘴,却在"天长地久…
《第七日黄昏》
《第七日黄昏》 消毒水的气味在走廊里凝成块状,我蹲在病房外的长椅上,盯着手机屏幕上跳动的"18:00"数字。走廊尽头的推床正缓缓碾过我的影子,推车上躺着张阿姨,她蜷缩成虾米状的身躯被白床单半掩着,像被时光遗忘的贝壳。 三个月前在肿瘤科初诊时,张阿姨还穿着那件墨绿色羊毛衫,袖口磨出了毛边。她总把"别担心"三个字说得轻飘飘的,仿佛死亡是件可以随便试穿又…
《松针与月光》
《松针与月光》 初春的北京城飘着细雪,我缩在咖啡馆的角落,盯着杯底慢慢沉没的方糖。玻璃窗上凝结的冰花像极了张明远总爱转动的钢笔,在阳光下折射出支离破碎的光斑。 三年前在画室初遇时,张明远正蹲在地上修补一幅抽象画。颜料顺着他的驼色围巾滴落,在雪地里开出一朵暗色的花。"你看,"他忽然直起身,发梢沾着未干的钴蓝,"每道裂痕都是新的笔触。"那天我抱着石膏像…
《梧桐叶落时》
《梧桐叶落时》 梧桐树下的咖啡店总飘着拿铁的香气,林深总在午后三点准时出现。她穿着米色针织衫,发梢系着褪色的蓝丝带,像极了三年前初见时那个站在图书馆台阶上发呆的姑娘。 那时我刚从北方调来这座城市,被分配到建筑事务所做绘图员。每天抱着图纸穿过梧桐大道时,总能看见有个穿校服的女孩在树荫下写生。她总用铅笔在速写本上勾画树影的形状,手腕上缠着褪色的蓝丝带,…
《九万次摇摆》
《九万次摇摆》 九月的晚风裹挟着蝉鸣掠过窗棂时,我总会想起那个在操场边跳街舞的少年。他穿着洗得发白的运动裤,在夕阳里划出夸张的弧线,后颈的汗珠随着动作滚落,在水泥地上砸出细小的水花。那是刘宇宁第一次出现在我的生命里,他沙哑的嗓音穿透了整个黄昏。 一、琴房里的初遇 初中音乐教室的储物柜总是锁得死死的,只有午休时才会打开。我蹲在柜前,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
《大同的最后一封信》
《大同的最后一封信》 九月的雨丝斜斜地织着,我站在大同墓园的松柏丛中,望着墓碑上那个被雨水模糊的名字。三小时前,我接到老张电话时,他声音沙哑得像被砂纸磨过:"老李,大同今早走了,你务必来送他最后一程。" 墓园里的白菊被雨水压弯了腰,我蹲下身擦拭碑文,指尖触到凹凸不平的刻痕。那是去年清明刻上去的"大同兄",墨迹被雨水泡得发胀,像他当年在病床上蜷缩的姿…
《屏幕后的眼睛》
《屏幕后的眼睛》 我第一次注意到林夏的微信头像是在去年深秋的傍晚。那天我正蹲在图书馆角落里补作业,手机突然震动起来。解锁屏幕的瞬间,我下意识瞥向周围——窗边穿校服的女生们正在讨论周末聚会,前排男生低头刷着游戏视频,后桌学霸正用草稿纸解微积分题。确认无人注意后,我点开了林夏的对话框。 她头像是一张泛黄的旧照片,背景是九十年代的老式居民楼,楼道里褪色的…
老舅的倒影:在《隐秘的角落》中看见的权力与救赎
老舅的倒影:在《隐秘的角落》中看见的权力与救赎 去年夏天,我蹲在小区儿童乐园的秋千架下,看着两个七八岁的小男孩在沙坑里翻找贝壳。他们像发现宝藏似的举起半埋在沙堆里的金属片,阳光在锈迹斑斑的表面折射出诡异的光。这个场景突然让我想起《隐秘的角落》里朱朝阳和小伙伴们发现张东升尸体时的模样——原来我们每个人心里都藏着个老舅,那个在阴影里既递烟又递刀的角色。…
《七日》
《七日》 训练场的塑胶地面蒸腾着热浪,李铭泽在三分线外跃起,篮球擦过指尖划出银色弧线。当球应声入网时,他望着记分牌上跳动的数字——最后一节还剩47秒,他们领先对手8分。更衣室铁柜里,那张泛黄的《国家青年队选拔通知》在潮湿空气里微微卷边,日期是七年前今天。 那是他第一次见到周教练。十五岁的少年穿着磨破的运球鞋,在省青少年篮球训练营的结营赛上,被对手断…
《雨幕中的倒影》
《雨幕中的倒影》 那年夏天,我站在图书馆的落地窗前,看着雨滴在玻璃上蜿蜒成河。林夏的微信对话框停留在三天前,最后一句"明天见"的标点符号还倔强地亮着,像枚褪色的邮票。手机屏幕突然亮起,是高中同学群里跳出一张老照片,照片里穿着校服的我们站在樱花树下,林夏的耳垂上别着我送的樱花发卡。 我转身推开玻璃门时,雨丝正斜斜地打在睫毛上。街角咖啡馆的霓虹灯在雨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