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胡言乱语

2053 篇文章

《那节特殊的音乐课》
《那节特殊的音乐课》 教室里飘着淡淡的粉笔灰,阳光穿过蓝白格子窗帘,在讲台上投下菱形的光斑。我望着黑板左上角"周一"的粉笔字,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校服口袋里的手机。这是第三次被提醒要关静音了,前两次都是课代表小林帮我收的,可今天她正埋头记笔记,我犹豫着要不要再悄悄按静音键。 "今天我们学习《琵琶行》。"语文老师的声音像浸了蜜的糖水,"白居易在浔阳江头…
《时光褶皱里的温柔声线》
《时光褶皱里的温柔声线》 窗外的雨丝斜斜地打在玻璃上,我蹲在阁楼角落翻找旧物,忽然从泛黄的纸箱里抖落出一张张音乐专辑。余佳运的《我多喜欢你,你会知道》、沈以诚的《我很好》、方大同的《爱爱爱》、郭顶的《水星记》和陶喆的《爱很简单》——这些被时光尘封的名字,像一串温柔密码,突然在潮湿的空气中重新闪烁。 十五岁那年的初夏,我总在晚自习后躲进天台。余佳运的…
《樱花信笺》
《樱花信笺》 初春的樱花总让我想起林夏。那时她总爱在图书馆顶楼摆两把藤椅,把顾明远从物理实验室拽出来看落英缤纷。阳光穿过枝桠在她白衬衫上织出光斑,少年仰头时喉结滚动的弧度,像极了物理课本里抛物线公式。 "你说过要做我永远的后盾。"林夏把这句话写在毕业典礼的纪念册上,钢笔尖洇开的墨迹在樱花标本上晕染开来。顾明远当时正被保研名额和跨国公司的offer夹…
《月光下的琴声》
《月光下的琴声》 初秋的梧桐叶簌簌落在琴房玻璃窗上时,林小满正在调试三角钢琴的音准。她习惯性地用校服袖口擦拭琴键,这个动作从初中开始就未曾改变。当指尖触到中央C键的瞬间,记忆突然被拉回三年前那个蝉鸣聒噪的午后。 那时她刚搬进青藤苑宿舍楼,在琴房外听见两个女生压低声音议论:"听说三楼那个转学生是恋爱脑,每天追着学长送早餐......"林小满攥着书包带…
《银杏书页间的情书》
《银杏书页间的情书》 高三教室的玻璃窗上凝着薄霜,我望着早读时被翻开的《赤壁赋》,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扉页上那个被圆珠笔反复描摹的"林"字。这是她第三次把书页折成锐利的直角,像把锋利的手术刀,将早读的喧闹切割成细碎的尘埃。 那是2020年3月的某个清晨,我第一次在模考成绩单上看见她的名字。数学卷上鲜红的138分旁,她用荧光笔标注的错题解析像跳动的星子…
《琴键上的月光》
《琴键上的月光》 老钢琴的琴漆已经斑驳,但每当月光漫过窗棂,那些凹陷的黑白键就会泛起珍珠般的光泽。父亲总说这架1928年的施坦威是祖传的宝贝,可在我七岁那年的某个深夜,它却突然开口说话了。 那天我蜷缩在琴凳上,看月光像融化的白银顺着谱架流进琴箱。指尖触到琴键的瞬间,某种奇异的震颤顺着脊椎爬上后脑勺。原本应该空荡荡的琴箱里,竟传来大提琴般的共鸣,像深…
《卡农与后来》
《卡农与后来》 整理旧物时,那台老式手机从抽屉里滑落。屏幕上赫然是我的初中空间,灰蓝色的界面还停留在2017年,置顶动态是两首循环播放的歌——《后来》和《卡农》。指尖轻触播放键,熟悉的旋律裹挟着潮湿的回忆漫上心头。 初二那年,我总在早读课偷偷望向教室后排。她总穿着浅蓝色校服,马尾辫随着翻书声轻轻摇晃。直到某天值日,我鼓起勇气递出写满公式的草稿纸:"…
《老槐树下的月光》
《老槐树下的月光》 老槐树的影子在青石板上爬了三十年。记得小时候,母亲总说这棵树是活的,春天抽芽时像绿云,夏天遮荫如碧伞,秋天落叶铺成金毯,冬天枝桠伸向苍穹。可如今站在城市公寓的落地窗前,透过玻璃上凝结的水雾,恍惚看见那棵老槐树正被月光浸得发白。 十岁那年的中秋夜,我第一次发现月亮会说话。父亲举着竹灯笼在村口石桥上走,灯笼里晃动的火光把他的影子拉得…
《梧桐树下的光》
《梧桐树下的光》 教室后墙的挂钟指向五点十分,我望着窗外那棵歪脖子梧桐,树影在课桌上投下细碎的光斑。初三的夏天总是来得格外早,蝉鸣裹挟着热浪从纱窗缝隙里挤进来,粉笔灰在阳光里浮沉,像一场无声的雪。 那是2019年9月的某个清晨。我抱着作业本穿过走廊,忽然听见前桌女生清亮的笑声。她正踮着脚尖去够书架顶层的《追风筝的人》,马尾辫随着动作在肩头跳跃,发梢…
《九万次》的时光褶皱
《九万次》的时光褶皱 我总在深夜的台灯下打开手机播放列表。当刘宇宁的嗓音裹挟着电子音浪漫过书桌时,那些被折叠在记忆里的时光便次第舒展。这首歌像块磁石,将散落在生命各个角落的碎片轻轻吸附,在循环往复的旋律中拼凑出完整的成长图谱。 第一次听见《九万次》是在初中图书馆的角落。那时我正蜷缩在积灰的旧沙发里,用草稿纸写满整本《追风筝的人》。当"九万次"的副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