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胡言乱语

1849 篇文章

《樱花巷的相遇》
《樱花巷的相遇》 暮春的雨丝斜斜掠过梧桐叶,我站在街角便利店屋檐下,望着对面巷口那株开得正盛的染井吉野樱。淡粉色的花瓣簌簌落在青石板路上,像极了三年前在京都哲学之道看到的樱花雨。 那时我刚从京都旅行归来,背包里还装着在清水寺求来的护身符。拐进巷子时,突然听见身后传来清脆的自行车铃铛声。转身就看见一个穿水手服的姑娘,马尾辫随着车把晃动,怀里抱着个褪色…
《对话框里的倒影》
《对话框里的倒影》 我总在深夜里清理对话框。指尖悬在删除键上,看着聊天记录里未读红点逐渐暗下去,就像把一截发烫的蜡烛掐灭。这是我和小夏的第七个夏天,我们之间横亘着永远跨不过去的对话框。 第一次删掉对话框是在大二寒假。那天我发去二十三条消息,从图书馆闭馆时间到她推荐的实习单位,最后一条是"明天见"的重复。手机在凌晨三点震动时,我正蜷缩在出租屋的飘窗上…
《春樱与冬雪》
《春樱与冬雪》 教室后窗第三根钢梁被夕阳染成琥珀色时,我总能在余光中捕捉到林小满的轮廓。她总把碎发别在耳后,校服领口歪斜着露出半截蓝白条纹的吊带,像春天枝头未成熟的樱。那是高二开学第一天,我数到第三十三块地砖时遇见她的。 体育课自由活动,我躲在梧桐树后看林小满被汗水浸透的裙摆。她踉跄着扶住单杠,运动裤膝盖处蹭破的棉絮在风里飘。我鬼使神差地走向更衣室…
《遇见》——在时光褶皱里重逢的旋律
《遇见》——在时光褶皱里重逢的旋律 2018年深秋的夜晚,我蜷缩在大学宿舍的飘窗上,耳机里循环播放着孙燕姿的《遇见》。台灯的光晕在玻璃上晕染成暖黄色,手机屏幕突然亮起室友发来的消息:"你说孙燕姿哪首歌最好听?"这个问题像根细针,轻轻刺破记忆的褶皱,让无数个与这首歌交织的瞬间突然鲜活起来。 那是2003年夏天,我正在厦门鼓浪屿的民宿里整理外婆留下的旧…
《银杏叶上的姓名》
《银杏叶上的姓名》 深秋的阳光穿过教室的玻璃窗,在课桌上投下菱形的光斑。我第三次把钢笔按进墨水瓶时,余光瞥见阿媛转过头来。她马尾辫上的银杏叶发卡在光线下泛着柔和的金色,像是把整个秋天的颜色都系在了头发上。 "要重新写名字吗?"她突然开口,指尖摩挲着作文本上歪歪扭扭的"林小满"。我手一抖,墨水在纸上洇出一片蓝。三年前那个蝉鸣聒噪的午后,她也是这样突然…
《常青藤》
《常青藤》 初见时,她正在给窗台上的常青藤修枝。春末的阳光斜斜切过玻璃,细碎的光斑落在她发梢,沾着露水的叶片在她指间簌簌颤动。我站在她身后,看着那些被修剪得齐整的枝条在风中摇晃,忽然觉得这株植物像极了我们初遇时的心跳。 那时我刚搬进这栋老式公寓,楼道里总漂浮着樟脑丸的气味。她在物业办公室值夜班,总会在凌晨两点给我送来热腾腾的豆浆油条。我们会在消防通…
《第七封未寄出的信》
《第七封未寄出的信》 老邮局斑驳的玻璃门被推开时,我正数着墙上的"全国服务网点"标识。第三十七块砖墙的裂缝里,卡着张泛黄的信封,边角被雨水泡得发软。我蹲下身,指尖触到信封内侧凸起的邮戳——1998年5月12日,上海。 那封信的收件人叫林晚,发件人是陆明远。我翻开信纸,第一行就洇开一团墨迹:"晚晚,今天在图书馆看见你借阅《霍乱时期的爱情》,书页里夹着…
《立冬夜》
《立冬夜》 立冬那天的月光格外清冷,我蜷缩在宿舍床上,被痛经折磨得几乎要将牙齿咬碎。窗外飘着细碎的雪粒,像无数根银针扎在窗玻璃上,与我的疼痛形成诡异的共鸣。手机屏幕突然亮起,班级群里跳出一条消息:"立冬愿望:所有女生不痛经",后面跟着几十个女生附和的语音包,此起彼伏的"立冬快乐"里,我数到第三十七个"嗯"时,终于忍不住把手机砸在了墙上。 这个季节的…
《第七次循环》
《第七次循环》 手机在凌晨三点震动时,我正对着刚出生的宝宝发呆。屏幕上是丈夫最后发来的消息:"你听《第七次循环》,我面试完要回家。"当时我正抱着襁褓中的女儿,她的小脚丫突然蹬了我一下,像极了他总爱做的动作。 这首歌是我们相遇的起点。那是去年夏天,他在公司楼下便利店买冰镇可乐,玻璃柜折射的阳光恰好落在我正要递出的简历上。我至今记得他仰头喝可乐时睫毛投…
《樱吹雪时》
《樱吹雪时》 清晨六点的阳光斜斜地切过老槐树,在青砖墙面上投下细碎的光斑。我站在院中晾晒的婚纱前,指尖抚过缎面上细密的褶皱,忽然听见身后传来窸窸窣窣的响动。 "小满,快来看!"表姐举着手机冲进院子,屏幕里正播放着半小时前的直播画面。画面中,穿着笔挺西装的林远正在婚姻登记处门口转身,他左手腕缠着的樱花手链在阳光下泛着柔光,与我去年春天送他的那串一模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