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胡言乱语

2029 篇文章

《银杏叶上的警徽》
《银杏叶上的警徽》 教室后墙的挂钟指向五点十分,我望着倒计时牌上鲜红的"6"字,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书包侧袋里那枚磨得发亮的警徽挂坠。这是母亲去年送我的十八岁生日礼物,此刻在夕阳斜照的玻璃窗上折射出细碎的光斑,像极了《人民的名义》里侯亮平胸前的警徽。 一、倒计时牌上的刻度 "最后六天,每天进步五分。"班主任把高考倒计时牌挂在讲台上时,粉笔灰簌簌落在我…
《玻璃糖纸》
《玻璃糖纸》 教室后墙的爬山虎又绿了第三回时,林小满终于把那盒玻璃糖纸扔在了苏晴的课桌上。糖纸在阳光里折射出细碎的光斑,像她此刻发红的眼眶。 那是初二秋天的午后,蝉鸣声里裹着糖炒栗子的甜香。苏晴总在课间分给林小满一颗糖,说是从老城区的杂货铺买的玻璃糖纸,薄得能透出云影天光。林小满把糖纸夹在课本里,它们像会呼吸的蝴蝶,在每一页都留下朦胧的倒影。 直到…
《新歌里的大同》
《新歌里的大同》 每次打开大同的主页,滑到屏幕底部总能看到那句"关注我,新歌不迷路"。这句话像古城墙上的青砖,被时光磨得发亮,却始终保持着新鲜的触感。我常在深夜的咖啡馆里反复点开这句话,看它像一尾游动的锦鲤,在手机屏幕的波纹里轻轻摆尾。 三年前搬来大同时,我在西街的老宅里发现了一本泛黄的日记。扉页上用蓝墨水写着"1983年6月17日",内页夹着张手…
《梧桐叶落时》
《梧桐叶落时》 梧桐叶开始泛黄的那个秋天,我在北京地铁十号线的换乘通道里遇见林小满。她背着褪色的帆布包,发梢沾着江南特有的湿润水汽,像是从钱塘江畔飘来的云朵。我们聊起各自在异乡的生活,她提到在杭州的茶室当学徒,我则刚结束上海的工作回到北京。地铁闸机开合的瞬间,她的手机突然亮起,是隔着屏幕也能听见笑声的视频通话——那是她母亲在厨房笨拙地翻炒着西湖醋鱼…
《未寄出的信笺》
《未寄出的信笺》 老槐树的影子在石板路上碎成斑驳的铜钱,我蹲在邮局门口数着零钱,突然听见身后传来熟悉的脚步声。转身时,看见林晚晴抱着褪色的帆布包站在梧桐树下,阳光穿过她鬓边的碎发,在睫毛上镀了层金边。 那是我们高三最后一个月的傍晚。我总在放学后绕道去邮局,因为那里有家卖茉莉花茶的铺子,老板娘会多给半勺蜂蜜。林晚晴的数学作业本上永远画着歪歪扭扭的蝴蝶…
《山间行旅》
《山间行旅》 九月的雨丝斜斜地飘在教室玻璃上,我望着月考成绩单上刺目的红色数字,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那张被揉皱又展平的草稿纸。物理试卷上"牛顿第三定律"的填空题旁,老师用红笔标注的"×"像只张牙舞爪的怪物,将我精心准备的复习计划撕得粉碎。 "轻舟已过万重山。"前桌林夏突然转过头,她马尾辫上的蝴蝶结在晨光里轻轻摇晃。这句话是上周语文课讨论《行路难》时老…
《雨夜来信》
《雨夜来信》 窗外的雨丝斜斜地打在玻璃上,我握着手机的手指微微发颤。屏幕上是简短的两行字:"明天下午三点,老地方见。"发信人显示是林深,那个在我生命里留下深刻印记的男孩。 那是三年前的深秋,我抱着刚买的《人间词话》在图书馆角落遇见他。他正踮着脚尖够顶层书架,后颈被夕阳镀上一层金边。我递过去一张纸巾帮他擦掉额角的汗珠,从此就记住了这个总把"人间有味是…
槐花落尽时
槐花落尽时 老槐树下的石阶又沾了春露,我蹲在树根处数着蚂蚁搬家。十岁那年的槐花雨,就是从这满地白瓣里开始的。父亲蹲在我身边,木刨子推过紫檀木料,细碎木屑落在他藏青色的工装裤上。 "比赛又输了?"他头也不抬,砂纸摩擦的沙沙声里混着我抽泣的呜咽。那天市里的木雕比赛,我精心雕了三个月的"百鸟朝凤"被评了二等奖。我攥着皱巴巴的证书,指甲几乎要掐进掌心。 父…
《槐花笺》
《槐花笺》 老座钟的铜摆晃了晃,惊醒了趴在窗台上打盹的槐花。这株歪脖子槐树是爷爷生前栽的,枝桠间垂下的槐花簌簌落在青石板上,像极了老人手背上的老年斑。我蹲下身,指尖抚过那些细碎的花瓣,忽然想起去年此时,自己正捧着刚买的限量版球鞋,在商场橱窗前转了三圈才肯付款。 那时我总觉得自己是全学校最"富有"的人。书包里永远装着最新款的电子词典,手机壳能换十几种…
《藏在针脚里的时光》
《藏在针脚里的时光》 老槐树的影子斜斜地爬上窗台时,姥姥又在纳鞋底了。那双缠着胶布的粗糙的手,正捏着顶针在鞋面上穿针引线。针脚细密得像她眼角的皱纹,一针挨着一针,织进四十年来的晨昏。 "妈,这双鞋真好看。"我蹲在藤椅旁,看着姥姥把新纳的千层底铺在八仙桌上。她抬头冲我笑,嘴角的皱纹堆成朵菊花:"你爸在部队时,总穿这双去见首长。"话音未落,厨房里传来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