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瓷》与《云水谣》: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 2023年夏末,我在北京798艺术区的一家咖啡馆里,偶然听见邻桌两位年轻人讨论着电视剧《云水谣》的台词。他们激烈争论着"青瓷终将破碎"的隐喻,其中一个女孩掏出手机点开播放键,背景里传来空灵的歌声:"碎成片片,映照星河万点。"这熟悉的旋律让我心头一颤——这正是我三年前参与创作的那首《青瓷》。 一、青瓷的裂痕 …
《茶凉后的对话》 暮春的雨丝斜斜地落在窗台上,我坐在街角咖啡馆的玻璃后,看雨水在玻璃上蜿蜒成溪。邻桌坐着位白发老人,正用竹节般的手指摩挲着青瓷茶杯。他的动作很慢,仿佛要丈量每片茶叶沉浮的轨迹。这让我想起十五年前那个暴雨倾盆的夜晚,也是这样一只布满老茧的手,将我引入了人生最重要的转折。 那时我刚从南方小城调到省城出版社,在选题会上被年轻编辑们簇拥着。…
《鸡蛋壳里的月光》 凌晨三点,我盯着手机屏幕上那个被红心标记的蚂蚁庄园界面,突然想起林小满说过的话:"分手就分手,你还要去我喂的鸡身上吐口水吗?"她的话像根鱼刺卡在喉咙里,让我手一抖,把最后一只小鸡的鸡蛋全打成了渣。 那是去年深秋的夜晚。林小满在微信里发了条语音,背景音里隐约传来《后来》的旋律。我正蹲在书房改方案,电脑右下角跳出她发来的庄园动态:"…
右侧集合 那是一个春寒料峭的早晨,我正蹲在走廊拐角处给新买的樱花树苗浇水。突然听见三班教室传来一阵骚动,像被风吹皱的湖面泛起层层涟漪。我扒着窗框往里张望,正看见班长李明把音乐播放器往讲台上一扔,金属外壳磕在课桌上发出清脆的响。 "都别动!"他声音里带着罕见的严厉,"从现在起不要音乐的同学,统统站到教室右边。"我看见前排的赵小萌猛地一抖,她刚扎好的马…
《听者的回声》 我第一次遇到这样的场景是在大学礼堂。那天是校庆论坛,讲台上站着刚从巴黎高等师范毕业的哲学系林教授。他正用流利的法语背诵着萨特的存在主义名言,台下三百多名师生屏息凝神。忽然后排传来一声"慢着",接着是稀稀拉拉的几声附和。林教授微微愣住,我看见他深灰色西装袖口的汗渍已经洇湿了袖口。 "请允许我打断一下。"前排戴黑框眼镜的男生站起来,"林…
《踢开第一句》 九月的篮球场蒸腾着塑胶焦味,陈默把篮球重重砸在三分线外。这个动作本该像他往日般优雅,可球在空中划出的弧线却歪歪扭扭。场边几个穿校服的男生哄笑起来,有个穿红色运动鞋的男生突然跳起来:"听说你们新来的教练是体育老师转的?" 陈默的球在空中突然颠了两下,像只被惊扰的蝴蝶。他看见那个叫周子豪的男生正把运动鞋往地上一蹬,鞋尖朝他勾了勾:"来啊…
《春樱与心跳的第五个春天》 二月十四日的晨雾还未散尽,我站在教室后门,看着林深低头整理书包的背影。他校服第二颗纽扣系得歪歪扭扭,像只被风吹乱的蝴蝶。这已经是我们共同度过的第1825天,可直到此刻,我依然无法确认这个总在课间给我分享柠檬糖的男生,是否真的在用他特有的方式注视着我。 一、樱花雨中的初遇 高一开学那天,我抱着课本在樱花道迷了路。粉白花瓣像…
《不辣》与我们的音乐乡愁 立秋后的第一个周末,我站在上海梅赛德斯奔驰文化中心外,看着入场通道里此起彼伏的荧光手环。这是2023年夏季音乐节的最后一场演出,舞台大屏上滚动播放着周杰伦的《龙拳》混剪视频,评论区里"等了七年"的留言像夏末的蝉鸣般此起彼伏。当主持人报出压轴阵容时,整个场馆突然爆发出海啸般的欢呼——这个被全网称为"周董最后一舞"的巡演,终于…
《晚自习的BGM》 教室后墙的挂钟指向六点二十分,我缩在第三排的座位上,耳机里流淌着周杰伦的《晴天》。前桌小夏突然把数学练习册往桌上一拍:"你听这什么歌?《晴天》?这都能算学习歌?"她涂着荧光绿指甲的手指戳了戳我正在解的几何题,"三角函数和晴天有什么关系?" 我低头继续画辅助线,余光瞥见她桌角粘着的歌词便签,粉色的便利贴上歪歪扭扭写着:"从前从前有…
《樱花与河》 我总在放学后去老槐树下等父亲。暮春的槐花簌簌落在蓝布衫上,像撒了一身星星。父亲蹲在青石板上补渔网,网眼漏下的阳光在他脸上织出细密的纹路。"你说人死了会变成什么?"我忽然开口,渔网针尖在指腹磨出血泡,血珠渗进补丁里,像暗红色的花。 父亲直起腰,补丁摞补丁的裤腿沾满河泥:"变成泥巴,变成云,变成鱼鳔。"他说话时总在数网眼,"你看这网,破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