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色中的琴声
暮色中的琴声 我是在老城区的青石巷里发现这个传说的。那天傍晚,我正帮母亲整理她年轻时的旧物,从樟木箱底翻出一张泛黄的琴谱。谱页边缘粘着张褪色的便签,上面用铅笔写着"致十五岁的自己"。母亲说这是她高中时写给表弟小李的信,没想到这孩子如今在音乐界小有成就,却总有人猜测他那些获奖作品是十五岁写就的。 巷口的修表匠老周听说了这事,特意敲开我家门。他布满老年…
舞台上的月光与阴影——一场关于艺术与商业的对话
舞台上的月光与阴影——一场关于艺术与商业的对话 2023年夏夜,湖南长沙某演出现场,当聚光灯第三次扫过舞台中央的浏阳河水墨背景时,坐在第一排的周先生突然站起身。这位曾在茶馆听评书三十年的老艺人,颤抖着手指向大屏幕:"你们把'弯过了九道湾'改成了'绕过了九道弯',这可是我太爷爷用生命走出来的路啊!"这句话如同投入深潭的石子,在社交媒体激起千层浪。 一…
三生三世,各赴山海
三生三世,各赴山海 江南的梅雨季总是缠绵难散,雨丝斜斜地织着天青色的檐角,将《知否》里三个女人的命运剪成层层叠叠的茧。李未央在青石板上绣着并蒂莲的针脚,李长乐在箭楼上擦拭着雁翎刀的寒光,李常茹在佛堂前轻抚着褪色的檀木经匣。三姐妹的绣帕上染着同一种青黛色,却浸染出三种截然不同的生命轨迹。 一、未央的丝线 大婚当天的喜轿经过朱雀大街时,李府的灯笼在暮色…
《涟漪记》
《涟漪记》 暮春的雨丝斜斜地织着江南的青石巷,檐角铜铃在风里轻晃,叮咚声碎在青苔斑驳的砖墙上。我蹲在临湖的茶馆窗前,看细密的雨脚叩击湖面,每一声都激起细小的圆圈,转瞬又被更急的雨滴揉碎。茶博士用竹帚扫去阶前积水时,木桶里漾起的涟漪竟与湖面如出一辙,让我想起十二年前那个同样湿润的清晨。 那时我尚在镇西的私塾念书,先生总在雨后带我们到后山竹林习字。某个…
《第七次约会》
《第七次约会》 那是个梅雨季的傍晚,我第三次把伞柄塞回林夏手里时,她终于没再坚持。雨丝斜斜地贴着玻璃窗流淌,像她总也解不开的毛线团。她低头盯着自己交叠的膝盖,睫毛在眼下投出颤动的阴影:"明天再走。"我望着她被雨水洇湿的帆布鞋,忽然想起第一次见面时她说要当摄影师,镜头里装着整个世界的褶皱。 林夏的拧巴始于十八岁那年。父亲在建筑工地摔断腿后,全家靠母亲…
《河流与屏幕的对话》
《河流与屏幕的对话》 2019年深秋的某个清晨,我站在长沙橘子洲头看日出。江面薄雾未散,远处隐约传来悠扬的唢呐声。循声望去,几个背着竹篓的渔人正划着小船撒网,船头挂着褪色的"浏阳河"布条,在晨光中轻轻摇晃。这个画面突然让我想起,距离这里不过三公里的湖南卫视大楼,已经二十多年没有在屏幕上完整展现过这条河流了。 一、初遇浏阳河 我的童年记忆里,浏阳河是…
《歌名里的括号人生》
《歌名里的括号人生》 去年冬天整理旧物时,我在铁皮盒底翻出一张发黄的CD。封套上印着"周杰伦《七里香》专辑",副标题用小号字写着"中国风精选集"。手指抚过凹凸不平的封套,突然想起十五年前在音像店买这张CD时,店员特意提醒:"这盘是特别收录版,歌名后面带括号说明的曲子要仔细找。" 那时我的MP3里塞满了周杰伦的歌。《星晴》后面标注着"原声带主题曲",…
《门后的春天》
《门后的春天》 九岁那年的春天,我第一次学会用门缝与春天对话。 记得那个闷热的午后,我攥着数学月考卷子躲进房间,把木门从里外都反锁上。卷面上刺眼的红色数字像一串火苗,把"应用题"三个字烧得焦黑。我蹲在地板上,把考卷折成纸飞机投向窗外,看着它撞在晾衣绳上翻了个跟头。 "小满!"妈妈的声音从门外传来,带着被热浪扭曲的颤音。我蜷在堆满乐高积木的地毯上,听…
《眼泪的重量》
《眼泪的重量》 "想要和别人制造羁绊就要承受掉眼泪的风险。"这句话像一粒种子,在我十六岁那年的夏天悄然发芽。彼时我正坐在教室最后一排的座位上,看着窗外的梧桐叶在风里簌簌摇晃,忽然想起小王子说的玫瑰,想起那些在成长路上与我交错的身影。 初二那年转学来的林小满,总爱把马尾辫扎得高高的,像只随时准备启程的蝴蝶。她书包上挂着的晴天娃娃会随着脚步叮当作响,却…
《玻璃窗后的蝴蝶》
《玻璃窗后的蝴蝶》 初二那年,我总在教室后排的玻璃窗前发呆。透过蒙着水雾的窗,我能看见林晓站在走廊尽头,她浅蓝色的校服裙摆被风吹得轻轻摇晃。阳光穿过她发梢时,我总错觉那些细碎的金光里藏着细小的鳞片,像蝴蝶翅膀上未褪尽的茧。 那时我总穿母亲手洗的旧校服,领口处永远带着洗衣液残留的皂角味。每次经过林晓的座位,她总会把新买的草莓发绳往耳后别得更紧些。有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