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桌上的分贝游戏》
教室后排的课桌总是堆满纸团,像座随时会塌的纸牌塔。我盯着小刚后脑勺翘起的呆毛,铅笔尖在草稿纸上戳出个圆洞。这已经是本周第三次了,他说话时我总能听见铅笔和橡皮在数学题上摩擦的沙沙声。
“这道应用题…”小刚突然转身,圆框眼镜滑到鼻尖,”小明你过来,这道辅助线该…”
我慌忙用草稿纸盖住草稿本。小明的数学作业本还摊在桌上,红笔批注的”38分”刺得我眼眶发酸。上周的月考,他又是倒数第三。我下意识把橡皮塞进校服口袋,却听见铅笔滚落的声音。
“这道辅助线应该…”小刚的圆珠笔在草稿纸上画了道弧线,”就像小明上次说的,先…”他的声音突然卡住,我看见他正用余光瞥向教室后排——小明正把数学卷子揉成团。
那天下午的数学课像被按了0.5倍速。阳光斜斜切过窗棂,在水泥地上投出两道阴影。小刚的圆珠笔尖在坐标系里游走,墨迹晕染出奇异的纹路。我数着他说话的节奏,每句”小明你过来”都间隔着三分钟,而小明的橡皮滚动的轨迹恰好能绕过讲台。
“这道题…”小刚突然把半张草稿纸推过来,”用小明说的那招试试?”纸角沾着铅笔灰,像雪地上的爪印。我瞥见小明正用校服袖子擦桌子,作业本还散在抽屉里,最新一页的公式被橡皮擦得发亮。
放学铃声响起时,小刚突然拍我肩膀:”喂,你刚才算的…”我猛地合上课本,铅笔在最后一道题上戳出个窟窿。小刚的圆框眼镜映着夕阳,他捡起我掉落的橡皮:”其实小明上周就解出来了,你漏了…”他的声音被走廊喧闹吞没。
第二天早自习,我在储物柜发现个皱巴巴的纸团。拆开是张数学卷,38分的卷面上用红笔写着:”辅助线应该从第三象限引出”。背面贴着张便利贴,小刚的字迹潦草:”昨晚梦到你在算题,醒来发现橡皮在动。”
现在每当我经过小刚座位,总看见他课桌上有道浅浅的划痕。那是他用圆珠笔尖反复描摹的痕迹,像在画一道永远到不了的辅助线。上周小明的数学考了52分,这次他主动坐到第一排,校服口袋里露出半截橡皮。
昨夜台灯下,我翻开旧草稿本。38道未完成的辅助线在纸面交错,像无数个平行时空的碎片。橡皮滚落的轨迹终于拼成完整图形——原来我们都在用各自的方式,为那些未解的方程寻找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