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寄出的明信片》

《未寄出的明信片》

暮春的雨丝斜斜掠过图书馆的玻璃窗,在泛黄的书页上洇出深浅不一的墨痕。我蜷缩在角落的藤椅里,第三次把那张皱巴巴的明信片展平又揉皱。邮戳上的日期是去年深秋,收件地址是省城一家知名出版社,而此刻我手里攥着的,正是那张从未寄出的明信片。

那是大三的深秋,我在市图书馆古籍部勤工俭学。某日整理《漱玉词》残卷时,发现夹层里竟藏着张泛黄的明信片,边角处用朱砂写着”漱玉词人若在,当为易安女士续写新篇”。我当即用毛笔誊抄,在背面题写:”易安词中藏易安,莫道秋深无新句。”然后郑重其事地贴上邮票,却始终没敢投进邮筒。

“小林又在搞什么怪。”同事小周端着咖啡经过,瞥见桌上的明信片,”这种东西能发表?”

我慌忙把明信片塞进抽屉,指甲在木纹上掐出月牙形的白痕。这已经是本周第三次被质疑,前两次分别是用《全唐诗》注释本当餐巾纸,以及把《牡丹亭》里的游园惊梦谱成吉他曲。系主任办公室的玻璃门上还贴着我的”作品”——用《诗经》体写的食堂菜单,被老教授笑称为”食经”。

深秋的银杏叶铺满石板路时,我收到出版社退稿信。牛皮纸信封上印着烫金的logo,内页却只有张便签:”隐喻过度,可读性不足。”我盯着”隐喻”二字,想起上周在咖啡馆偶遇的文学社社长。他听我解释”采桑子”词牌名源自《诗经》的采桑仪式后,突然拍案叫绝:”这才是真正的文学!”

可当我在图书馆顶楼展示用《楚辞》体写的校园导览图时,系主任却皱眉道:”年轻人要讲求实用,这些文字游戏只会影响学习效率。”那天傍晚,我看见他站在图书馆旋转楼梯的转角,手里攥着本翻开的《文心雕龙》,书页间夹着张被揉皱的明信片,上面是我的”易安续词”。

毕业典礼那天,我在校史馆的留言墙上看到自己的明信片。泛黄的纸片被压在玻璃展柜里,旁边贴着小周的便签:”《图书馆使用守则》第三章第七条:禁止在古籍部使用非中性笔。”我忽然想起去年冬天,老教授在批注我的”食经”时写下的评语:”文字当如庖丁解牛,游刃有余。”

此刻雨声渐歇,我轻轻抚平明信片上的褶皱。邮筒早已换成智能快递柜,但手机里仍存着出版社编辑的短信:”你的文字像被雨水浸润的宣纸,需要更清晰的落款。”我忽然明白,那些被误解的隐喻不是通向理解的桥梁,而是横亘在彼此之间的迷雾。

走出图书馆时,暮色中的银杏叶在风中翻飞,像无数未寄出的明信片。我掏出手机,给系主任发了条新消息:”教授,学生昨日整理古籍时,发现您五年前夹在《文心雕龙》里的明信片,背面写着’文字当如春蚕吐丝,既要缠绵又要分明’。学生受教了。”

雨后的石板路泛着湿润的光,我看见小周抱着《图书馆年度报告》匆匆走来。封面上用瘦金体写着:”2023年度读者最易混淆的文献类别:第8类——隐喻型文献。”他笑着递给我一本崭新的《易安词笺注》,扉页上印着老教授的赠言:”文字当如易安词,要留三分给后人解。”

暮色渐浓时,我站在图书馆的穹顶下仰望星空。那些曾经让我辗转反侧的隐喻,此刻都化作天幕上的星子。或许真正的沟通不是等待他人破译密码,而是学会在星群间架设桥梁。就像老教授说的,文字既要像春蚕吐丝般缠绵,又要如北斗指路般分明。

手机突然震动,出版社的编辑发来新邮件:”我们正在策划’当代隐喻解读者’专栏,您愿意以笔名’漱玉’参与吗?”我看着窗外的雨丝在暮色中织就银网,忽然想起那张从未寄出的明信片。或许该在明信片背面添行小字:”文字若成谜,且看星河处。”

暂无评论

发送评论 编辑评论


				
|´・ω・)ノ
ヾ(≧∇≦*)ゝ
(☆ω☆)
(╯‵□′)╯︵┴─┴
 ̄﹃ ̄
(/ω\)
∠( ᐛ 」∠)_
(๑•̀ㅁ•́ฅ)
→_→
୧(๑•̀⌄•́๑)૭
٩(ˊᗜˋ*)و
(ノ°ο°)ノ
(´இ皿இ`)
⌇●﹏●⌇
(ฅ´ω`ฅ)
(╯°A°)╯︵○○○
φ( ̄∇ ̄o)
ヾ(´・ ・`。)ノ"
( ง ᵒ̌皿ᵒ̌)ง⁼³₌₃
(ó﹏ò。)
Σ(っ °Д °;)っ
( ,,´・ω・)ノ"(´っω・`。)
╮(╯▽╰)╭
o(*////▽////*)q
>﹏<
( ๑´•ω•) "(ㆆᴗ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Source: github.com/k4yt3x/flowerhd
颜文字
Emoji
小恐龙
花!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