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间的三朵花》

《直播间的三朵花》

去年冬天的一个深夜,我蜷缩在宿舍床上刷着某直播平台。屏幕里那个穿着黑色高领毛衣的男生正在唱新写的歌,突然一句”康乃馨,眼中钉,尼古丁”让整个直播间突然安静下来。弹幕疯狂滚动着[流泪]的表情包,像被戳中的穴位般嗡嗡作响。这个随口押韵的句子像颗种子,在我心里扎了根。

那晚我失眠了。凌晨三点,室友已经进入梦乡,我却在备忘录里敲下第一个字:”康乃馨是母亲送我的二十岁生日花。”去年生日那天,母亲坚持要送一束康乃馨,说这种花”经得起时间考验”。可当我把花插在书桌前,却总看见母亲佝偻着腰在厨房忙碌的身影,花瓶里的水倒映着她鬓角的白发。原来那些被我们视作眼中钉的唠叨,早被康乃馨的芬芳温柔包裹。

尼古丁的隐喻更让我脊背发凉。去年暑假在奶茶店打工时,我亲眼见过凌晨三点的后厨。老板娘叼着烟卷指挥打烊,说”这烟比闹钟还准时”。她总说直播打赏的”小心心”是尼古丁,让人上瘾又上头。记得有天暴雨夜,她突然把手机架在操作台前,对着监控摄像头唱起跑调的《好日子》,玻璃窗上蜿蜒的水痕和烟头的明灭重叠在一起,像幅荒诞的抽象画。

最让我心惊的是”眼中钉”的意象。上个月帮表妹整理旧物,翻出她初中时的日记本。泛黄的纸页上写着:”妈妈把我的成绩单折成纸飞机,说’考100分就能让康乃馨开得更艳’。”现在想来,那些被我们抱怨的”眼中钉”,或许正是丈量生命成长的标尺。就像表妹现在在肿瘤医院当护工,每天给母亲扎针时,康乃馨胸针仍别在她护士服上。

这些碎片在某个清晨突然拼成完整的图景。我在图书馆古籍部做志愿者时,偶然发现民国时期的老唱片,歌者在《夜上海》里唱着”霓虹灯下的眼钉钉”。老唱片师说,当年歌女们把烟圈吐成”空中眼钉”,既是自嘲也是反抗。原来这个意象早就在历史长河里沉浮,只是换了种形态。

上周回老家,发现母亲在阳台种了二十盆康乃馨。她说花市买不到开得均匀的,要自己掐芽培土。晨雾中,那些花影婆娑的枝桠,让我想起大学时她寄来的包裹——里面是晒干的康乃馨,每朵花心都系着便签:”别嫌妈唠叨,这是妈给你攒的星光。”

深夜重看那场直播,发现男生在唱到第三段时,把歌词改成了”康乃馨,掌中星,尼古丁,旧时光”。弹幕里突然涌出无数故事:有母亲把降压药藏在花瓶里的,有父亲把烟灰缸改造成烟灰画框的,还有年轻人把游戏充值记录做成时间轴的。这些”眼中钉”与”掌中星”,在数字时代碰撞出奇妙的火花。

前些天整理旧物,发现大学时写给母亲的信。信纸边角卷着,字迹被泪水晕开:”妈,康乃馨太香了,呛得我直咳嗽。”现在想来,那些被我们视作刺痛的唠叨,何尝不是爱的另一种形态?就像尼古丁在神经末梢的震颤,恰是生命最真实的温度。

窗外飘着细雨,我摘下胸前的康乃馨胸针。花瓣上凝着水珠,折射出七彩光晕。忽然明白,这个时代所有的”眼中钉”,不过是不同形态的”掌中星”;所有的”尼古丁”,终将沉淀为记忆里的琥珀。就像母亲总说的:”花会谢,但根在土里,心在春天。”

暂无评论

发送评论 编辑评论


				
|´・ω・)ノ
ヾ(≧∇≦*)ゝ
(☆ω☆)
(╯‵□′)╯︵┴─┴
 ̄﹃ ̄
(/ω\)
∠( ᐛ 」∠)_
(๑•̀ㅁ•́ฅ)
→_→
୧(๑•̀⌄•́๑)૭
٩(ˊᗜˋ*)و
(ノ°ο°)ノ
(´இ皿இ`)
⌇●﹏●⌇
(ฅ´ω`ฅ)
(╯°A°)╯︵○○○
φ( ̄∇ ̄o)
ヾ(´・ ・`。)ノ"
( ง ᵒ̌皿ᵒ̌)ง⁼³₌₃
(ó﹏ò。)
Σ(っ °Д °;)っ
( ,,´・ω・)ノ"(´っω・`。)
╮(╯▽╰)╭
o(*////▽////*)q
>﹏<
( ๑´•ω•) "(ㆆᴗ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Source: github.com/k4yt3x/flowerhd
颜文字
Emoji
小恐龙
花!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