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馒头》
我是在图书馆的落地窗前看到那个话题的。九月的阳光斜斜地切过书架,在《呐喊》的封面上投下细碎的光斑。手机屏幕突然亮起,班级群里有人转发:”1200*1事件,建议全体同学背诵《狂人日记》。”配图是张模糊的截图,标题赫然写着”某校食堂卫生问题遭曝光”。
指尖悬在删除键上,我忽然想起三年前那个暴雨夜。那时我刚升入高中,第一次参加”营养餐改善计划”的家长会。教室里飘着中央空调的冷气,班主任把印着”人均伙食费1200元”的财务报表投影在幕布上,红笔圈出的数字像滴凝固的血。”这是市政府专项拨款,请各位家长监督用餐质量。”她说话时,我注意到后排王阿姨的丈夫正用湿巾反复擦拭女儿餐盒上的划痕。
那天散场后,我在校门口便利店买了包辣条。玻璃柜里的辣条泛着不自然的油光,包装袋上的生产日期是半年前。正要扫码付款,手机突然震动,班级群弹出条新消息:”王阿姨女儿食物中毒,校方已启动应急预案。”配图是张模糊的医院走廊照片,角落里有个印着”1200″的输液瓶。
我攥着辣条冲进雨幕。雨水顺着便利店檐角汇成溪流,在柏油路上冲刷出暗红色的痕迹。校门口的电子屏正在循环播放市电视台的报道,画面里穿白大褂的人正在拆封印着”1200″的检测箱。穿校服的男生们举着手机拍摄,镜头扫过公告栏上”营养餐工程先进学校”的奖状,玻璃倒影里我的脸被雨水和霓虹灯染成诡异的紫色。
“同学,你没事吧?”保安大叔撑着伞过来搀扶。我摇摇头,看见他制服口袋里露出半截《狂人日记》的扉页,泛黄的纸页上用钢笔写着”吃人”二字。那天深夜,我翻遍家谱发现曾祖父的墓碑上刻着”食人者死”,而他的忌日正好是九月九日。
第二天清晨,我在食堂后厨发现了那个印着”1200″的储物柜。柜门虚掩着,霉斑在数字上蔓延成蛛网。透过缝隙,我看见成箱的速冻水饺在阴影里堆叠,包装袋上的生产日期全是三年前的。冷库门把手上挂着把锈迹斑斑的钥匙,钥匙串上挂着枚铜牌,刻着”营养餐监督员王建国”。
“小周,你发什么呆?”王阿姨的丈夫从后门探出头,手里拎着袋刚开封的辣条。我注意到他袖口沾着可疑的褐色污渍,在阳光下泛着油光。他突然压低声音:”听说市里要搞什么’透明厨房’,咱们得把监控都装好。”说着从公文包里掏出张A4纸,上面密密麻麻列着”1200项食品安全标准”。
我鬼使神差地接过那张纸,发现每项标准都对应着不同的日期。比如”2021.9.15″对应”餐具消毒记录”,”2022.3.8″对应”食材溯源系统”。最下方用红笔写着:”2023.9.9,营养餐工程验收日。”窗外传来救护车的鸣笛,我看见王阿姨的女儿正被推进校车,她怀里还抱着那个印着”1200″的输液瓶。
那天下午,我在校长室门口堵住了正在整理文件的王校长。他西装革履的背影在夕阳下显得格外单薄,办公桌上摆着本翻开的《狂人日记》。我递上那张写满日期的清单:”您知道这些标准对应的日期吗?”
“这是常规流程。”他推了推眼镜,”市里要求我们建立动态档案。”突然,他抓起电话:”张主任,把2021年的消毒记录调出来!”电话那头传来机械的应答声,我看见他手指在键盘上飞舞,屏幕上跳出密密麻麻的表格。
当”2021.9.15″的消毒记录出现在屏幕上时,我倒吸了口冷气——那天的温度显示是零下二十度,而消毒液的有效期只到九月的第十天。王校长脸色骤变,抓起桌上的钢笔在清单上重重划了道红线。我注意到他袖口露出的皮肤上,有块暗红色的疤痕,形状像极了鲁迅笔下的”人血馒头”。
暴雨再次降临的时候,我站在空荡荡的食堂后厨。储物柜里的速冻水饺已经全部搬空,地上散落着撕碎的”1200″标签。冷库门把手上挂着把新钥匙,铜牌上刻着”营养餐工程验收小组”字样。手机突然震动,班级群弹出条新消息:”最新消息,市里将启动’阳光厨房’计划,所有学校后厨将安装24小时直播设备。”
我望着窗外瓢泼大雨,忽然想起那个暴雨夜王校长说的:”我们不是在喂养孩子,而是在喂养一个时代的胃。”雨滴在玻璃窗上蜿蜒成河,倒映出我手中那张被雨水泡皱的清单。日期在模糊的墨迹中重叠,像极了当年曾祖父墓碑上被雨水冲刷的”食人者死”。
暮色四合时,我收到王阿姨发来的消息:”孩子醒了,说要当营养餐监督员。”附件是张照片,照片里的小女孩正举着本翻开的《狂人日记》,封面上用蜡笔写着:”不吃人,不吃1200,只吃真相。”
路灯次第亮起,我站在校门口的电子屏前。屏幕正在循环播放市电视台的专题片,画面里穿白大褂的人正在拆封印着”1200″的检测箱。我忽然发现,那些曾经让我毛骨悚然的数字,此刻正在夜色中化作万千星辰,每一颗都折射着不同的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