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节特殊的音乐课》

《那节特殊的音乐课》

教室里飘着淡淡的粉笔灰,阳光穿过蓝白格子窗帘,在讲台上投下菱形的光斑。我望着黑板左上角”周一”的粉笔字,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校服口袋里的手机。这是第三次被提醒要关静音了,前两次都是课代表小林帮我收的,可今天她正埋头记笔记,我犹豫着要不要再悄悄按静音键。

“今天我们学习《琵琶行》。”语文老师的声音像浸了蜜的糖水,”白居易在浔阳江头送别琵琶女,可你们知道吗?这曲《琵琶行》里藏着中国文人的三重悲歌。”后排男生突然笑出声,手机”叮咚”的提示音混着《青花瓷》的前奏,惊飞了窗外梧桐树上的麻雀。

我僵在座位上,手机屏幕在阳光下泛着刺眼的光。发件人显示”妈妈”,可此刻本该在医院的她,此刻本该在视频通话里叮嘱我注意身体。记忆突然闪回三个月前那个雨夜,妈妈化疗后虚弱地靠在病床上,指尖在手机屏幕上划了又划,最终只说出句”别让老师知道”。那时我答应得好好的,却还是让手机在课堂上闹了笑话。

“这位同学,”班主任不知何时站在我身后,她深灰色的羊毛开衫上沾着粉笔灰,”能解释一下《青花瓷》和《琵琶行》有什么关联吗?”全班目光像聚光灯般打在我身上,我听见自己吞咽口水的声音,手机在口袋里震动得像要蹦出来。

“老师,我…我妈妈住院了。”我听见自己声音发颤,”她说这是她年轻时的歌,让我…”话没说完就被班主任轻轻按住肩膀。她摘下玳瑁眼镜擦拭,镜片后的眼睛像浸在秋水里的黑曜石:”三年前我女儿也是高一,手机在课堂上响了《七里香》,现在她考上了中央音乐学院。”

教室突然安静得能听见空调出风口的嗡鸣。班主任转身在黑板上写下”悲歌”,粉笔折断的脆响让所有人屏住呼吸。”第一重悲歌是文人送别时的身不由己,第二重是知音难觅的孤独,第三重…”她突然把手机递给我,屏幕上赫然是《琵琶行》的朗诵音频,”这是你妈妈托我转交的,她说想听你在课堂上读这首诗。”

后排男生突然举手:”老师,我手机也…”班主任笑着摇头,转身在黑板上画了三个同心圆:”每个人心里都住着个’手机’,有的静音,有的震耳欲聋。现在,我们重新上音乐鉴赏课。”当《青花瓷》的前奏再次响起时,我看见班主任悄悄按下了手机侧面的静音键。

那天放学后,我在办公室门口等到暮色四合。班主任递给我一个牛皮纸袋,里面是妈妈手写的乐谱,泛黄的纸页上工整抄着《琵琶行》的旋律。”当年你爸教我弹古筝,他走后我就再没碰过琴。”她摩挲着谱架上的裂痕,”现在你该知道,真正的静音不是关闭声音,而是学会在喧嚣中听见自己的心跳。”

后来每个周一的早读,教室后排都会传来断断续续的《青花瓷》伴奏。小林不再收我的手机,而是把手机放在讲台上的透明盒里,盒盖上贴着”音乐角”三个字。有次月考后,班主任把我的作文《手机里的家书》贴在公告栏,标题被红笔圈得老高:”看,这就是静音的力量。”

去年教师节回母校,看见当年那棵梧桐树下立了块石碑,刻着”静音处自有天籁”。碑前的石凳上,几个高一新生正用手机播放《琵琶行》,清越的琴声和着蝉鸣,惊醒了石缝里沉睡的蒲公英。我摸出手机,发现通讯录里多了个新号码,备注是”音乐角”——那晚班主任悄悄录下的,我们班集体朗诵《青花瓷》的音频。

暮色中的校园广播突然响起,是班主任的声音:”同学们,今天音乐角新添了《雨巷》的朗诵,记得来听。”我仰头望着广播室窗台上那盆绿萝,突然想起三年前那个手足无措的午后。原来真正的成长,不是让手机永远沉默,而是学会在适当的时候,把喧嚣调成静音,把心音调成最大声。

暂无评论

发送评论 编辑评论


				
|´・ω・)ノ
ヾ(≧∇≦*)ゝ
(☆ω☆)
(╯‵□′)╯︵┴─┴
 ̄﹃ ̄
(/ω\)
∠( ᐛ 」∠)_
(๑•̀ㅁ•́ฅ)
→_→
୧(๑•̀⌄•́๑)૭
٩(ˊᗜˋ*)و
(ノ°ο°)ノ
(´இ皿இ`)
⌇●﹏●⌇
(ฅ´ω`ฅ)
(╯°A°)╯︵○○○
φ( ̄∇ ̄o)
ヾ(´・ ・`。)ノ"
( ง ᵒ̌皿ᵒ̌)ง⁼³₌₃
(ó﹏ò。)
Σ(っ °Д °;)っ
( ,,´・ω・)ノ"(´っω・`。)
╮(╯▽╰)╭
o(*////▽////*)q
>﹏<
( ๑´•ω•) "(ㆆᴗ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Source: github.com/k4yt3x/flowerhd
颜文字
Emoji
小恐龙
花!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