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宴上的眼泪》

《国宴上的眼泪》

2018年深秋的傍晚,我第一次见到欲言姐。她蜷缩在教师公寓的走廊尽头,校服袖口沾着未干的油渍,怀里抱着个结满补丁的帆布包。当时我正抱着教案匆匆赶往教室,听见她带着哭腔的质问:”为什么我的论文会被退回?明明按照您给的模板写的!”

那是我在师范大学读研的第三年,导师金文渊教授刚接手我们专业的新生导师工作。作为中文系出了名的严师,他要求每个学生每周提交万字读书笔记,连标点符号都要用不同颜色笔迹标注。欲言姐是全系唯一一个主动申请留校当助教的女生,她总说:”金老师教我写诗时,连’月光’两个字都要拆开讲,这样的老师值得跟随。”

后来才知,这个总把”欲言又止”当口头禅的女孩,父亲是建筑工人,母亲在纺织厂守夜班。她白天当助教,晚上在食堂帮厨,周末还要去图书馆整理古籍。有次我撞见她在古籍修复室晕倒,她攥着半幅明代《永乐大典》残页,额头抵着泛黄的纸页喃喃:”老师说过,这些字里藏着祖先的体温。”

真正改变我们师生关系的,是2020年那个暴雨夜。欲言姐在实验室连续熬了三天三夜,试图复原宋代《营造法式》中的斗拱榫卯结构。当她颤抖着捧出用竹篾和宣纸做成的模型时,金老师突然红了眼眶:”你让我想起三十年前在故宫修文渊阁时,那些年轻工匠在暴雨中抢救太和殿梁柱的模样。”

那天之后,金老师开始带着我们穿梭在故宫的屋檐下。他教欲言姐辨认不同朝代的琉璃瓦纹样,带她在太和殿前观察晨光如何掠过蟠龙金柱,甚至偷偷为她申请了国家古籍修复中心的实习名额。有次在养心殿,欲言姐指着鎏金宝座上的阴刻云纹问:”老师,这些纹路像不像我们写小楷时运笔的转折?”

2022年春天,欲言姐团队研发的”古建筑智能修复系统”在日内瓦国际发明展斩获金奖。当大屏幕上展示她设计的算法模型时,我看见她突然捂住嘴——她手里还攥着金老师当年教她批注的《长物志》,泛黄的书页间夹着当年那个竹篾斗拱模型。颁奖典礼上,她对着镜头说:”感谢金老师教会我,修复古建筑要像修复人心一样,既要留住筋骨,也要温柔抚平裂痕。”

今年重阳节,我作为特邀嘉宾参加教育部直属机关的团圆宴。在人民大会堂的宴会厅,我看见欲言姐穿着深蓝色套装,胸前别着大拇指大小的修复工具银饰。她端着青花瓷碗站在金老师身侧,碗里的佛跳墙氤氲着热气,映得她眼角的泪痣闪闪发亮。

“这是用故宫御窑厂的老配方复刻的苏造酱菜。”金老师突然握住她的手,”当年你帮我修《养心殿岁朝图》时,总把酱菜叶子夹在图卷里当垫衬。”欲言姐笑着把碗推到我面前:”尝尝?金老师特意从苏州带回来的,他说这是传承。”

宴会结束时,欲言姐红着眼眶在留言簿上写:”金老师,您教我修复的不仅是古建筑,更是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密码。”我翻开她的笔记本,扉页上还留着十年前那个暴雨夜的金笔批注:”欲言姐,记住,眼泪是书页间的金箔,会照亮前行的路。”

走出人民大会堂时,暮色中的长安街华灯初上。欲言姐突然转身,从包里掏出个用宣纸包着的竹篾斗拱模型——正是当年金老师教她复原的宋代构件。她轻轻放在银杏树下,转身时风扬起她鬓角的发丝,露出后颈处淡粉色的烫伤疤痕。那是她第一次在修复明代木雕时被火漆烫的,金老师却说:”这是时光留给你的勋章。”

如今每次经过师范大学的银杏大道,我总会想起那个抱着帆布包的姑娘。她教会我们,真正的传承不是把古董锁进玻璃柜,而是让每块青砖都长出新的年轮。就像金老师常说的:”教育是场接力赛,我们要做的,是把火炬变成永不熄灭的星火。”

暂无评论

发送评论 编辑评论


				
|´・ω・)ノ
ヾ(≧∇≦*)ゝ
(☆ω☆)
(╯‵□′)╯︵┴─┴
 ̄﹃ ̄
(/ω\)
∠( ᐛ 」∠)_
(๑•̀ㅁ•́ฅ)
→_→
୧(๑•̀⌄•́๑)૭
٩(ˊᗜˋ*)و
(ノ°ο°)ノ
(´இ皿இ`)
⌇●﹏●⌇
(ฅ´ω`ฅ)
(╯°A°)╯︵○○○
φ( ̄∇ ̄o)
ヾ(´・ ・`。)ノ"
( ง ᵒ̌皿ᵒ̌)ง⁼³₌₃
(ó﹏ò。)
Σ(っ °Д °;)っ
( ,,´・ω・)ノ"(´っω・`。)
╮(╯▽╰)╭
o(*////▽////*)q
>﹏<
( ๑´•ω•) "(ㆆᴗ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Source: github.com/k4yt3x/flowerhd
颜文字
Emoji
小恐龙
花!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