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里香与江南》
一、初遇
2004年夏天的蝉鸣声格外刺耳。我蹲在县城老邮局门口的台阶上,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书包侧袋里那张皱巴巴的CD。阳光透过梧桐叶的间隙,在”七里香”三个烫金字上跳动着细碎的光斑。
那天下午的校庆演出,音乐老师临时有事,班主任硬是把我从教室拽出来顶替报幕。后台飘着廉价香水的味道,我听见前排男生压低声音讨论:”周杰伦的《七里香》下周就会上市,听说专辑里有首叫《退后》的歌…”话音未落,教导主任的怒吼穿透了后台:”都给我安静!”
我攥紧了演出服的衣角,看着镜子里泛红的耳尖。当主持人宣布”下面有请高三(2)班陈默同学进行串场”时,礼堂顶棚的射灯突然亮起,刺得我睁不开眼。直到掌声响起,我才惊觉自己已经站在了聚光灯下。
二、平行时空
那天傍晚的网吧成了秘密基地。小林子把《七里香》的CD插进老旧的机箱,蓝屏显示器里立刻跳出周杰伦标志性的侧脸。我们戴着从地摊买的盗版耳机,在”双截棍”的节奏里跟着晃脑袋。邻座戴黑框眼镜的男生突然开口:”你听过小刚的《江南》吗?”
这个声音像块投入湖心的石子。我转头看见他正用鼠标点开《江南》的歌词网站,泛黄的屏幕映着他专注的侧脸。”他说苏州的评弹声里有故事。”他说话时呼出的白气在屏幕上凝成小水珠,”专辑里还有首《快乐崇拜》,旋律特别像小时候的动画片。”
我们就这样在网吧包厢里待到打烊。小林子翻出他藏在书包夹层的《江南》磁带,绿磁头在转盘上划出沙沙的声响。”磁带比CD有味道。”他转动着播放器,”就像现在用手机听歌总觉缺点什么。”
三、雨季协奏曲
梅雨季的图书馆成了我们的避难所。我抱着《七里香》歌词本,看见小林子从书架抽出《江南》专辑。潮湿的空气里,两本书在木桌上拼出奇异的连体字。
“《七里香》里那句’故事的小黄花’让我想起奶奶种的月季。”我转动着歌词本上被翻烂的页码,”她说花谢了还会再开,就像…”话没说完,玻璃窗突然被雨点砸出密集的鼓点。
小林子合上《江南》,指着专辑封面上水墨画般的江南水乡:”你看这雨,像不像《江南》里’千山暮雨空蒙’?”他翻开歌词本,在”屋檐如悬崖”那行画了个小小的问号。我们就这样盯着彼此的影子,直到管理员敲响闭馆铃。
四、盛夏离歌
高考倒计时的数字跳到”100″那天,我在校门口的报刊亭买到了《七里香》实体专辑。小林子送来《江南》的磁带,包装纸上是手绘的校园地图——我们常去的奶茶店、常坐的长椅、常去的图书馆。
蝉鸣最盛的午后,我们把两首歌循环播放。当《七里香》的钢琴前奏响起,小林子突然说:”周杰伦唱’秋刀鱼的滋味’,让我想起去年夏天你给我带的烤鱼。”我笑着晃了晃磁带,塑料封套在阳光下泛着彩虹般的光。
毕业典礼那天,我们站在礼堂后台偷偷对唱。小林子的《江南》唱到”岁月在墙上剥落”,我的《七里香》正唱到”雨后青草香”。教导主任的训斥声从门外传来,我们慌忙把专辑塞回书包,转身时撞进对方带着雨后青草气的怀抱。
五、数字记忆
如今我的手机里存着2004年的音乐合集。当《七里香》的旋律再次响起,弹幕里飘过无数”青春的味道”。我点开《江南》的歌词,发现当年手绘的校园地图已被P成现代街景。
某个深夜,我收到小林子的语音留言:”昨天整理旧物,翻出当年的网吧充值卡。”他背景音里有熟悉的《七里香》钢琴声,”现在用流媒体听歌,总觉得少了些温度。”
我忽然想起老邮局门口那棵梧桐树。当年被蝉鸣切割的阳光,如今都成了记忆里的像素点。那些盗版CD、手绘地图、潮湿的图书馆,还有在雨季错身而过的少年,都在数字洪流中沉淀成琥珀色的光。
六、永不褪色的光
今年冬天,我在市图书馆的特藏室发现了当年的CD。工作人员说这张《七里香》CD在2004年就绝版了,但封套内侧的划痕和磁道磨损,分明还留着某个少年慌乱翻找CD时的指纹。
整理旧物时,小林子寄来的包裹里躺着那张《江南》磁带。当绿磁头转动时,二十年前的雨声、蝉鸣、奶茶店的风铃声突然倾泻而出。我们曾在平行时空里听过的那些歌,此刻正顺着时光的褶皱,在某个梅雨季的午后重新流淌。
窗外的梧桐树又抽新芽了,像极了当年被蝉鸣切割的阳光。我知道有些声音永远不会被流媒体格式化,就像2004年夏天那个蝉鸣刺耳的午后,两个少年在老邮局台阶上初遇时,风里飘来的七里香与江南的气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