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习室里的战歌》
九月的阳光斜斜地照进考研自习室,在贴满便利贴的玻璃窗上折射出细碎的光斑。我缩在靠窗的座位上,看着对面戴眼镜的女生把《伙计梦》设为手机壁纸,突然想起三个月前那个暴雨倾盆的夜晚。
那天我蹲在图书馆门口躲雨,听见一群备考的研友在屋檐下合唱。雨点噼里啪啦砸在塑料棚顶,他们却唱得愈发响亮:”无惧战场,从容不迫,最后的战役,Fighting!”声音穿透雨幕,惊飞了电线杆上打盹的麻雀。我攥着被雨水打湿的《肖秀荣1000题》,第一次发现考研人的倔强竟与雨声共振。
后来我才知道,这首歌是隔壁学校毕业生在考研倒计时100天时创作的。创作者小林曾是中文系学生,去年以专业第三的成绩保研到985高校,却因疫情滞留家乡。他在短视频平台看到无数考研人在深夜刷题的身影,突然想起家乡老话”成败自留香”,便用手机录下自己嘶哑的嗓音:”成败自留香,不是胜负的印章,是岁月酿的香。”
这首歌像颗石子投入深潭,在考研群体中激起层层涟漪。自习室里开始出现贴着歌词的便利贴:”无惧战场”四个字被红笔重重圈起,成为我们每日晨读的暗号。那个总考第一的男生开始把”Fighting”写在错题本扉页,戴耳钉的学妹在错题本里夹着小纸条:”今天又错三道题,但比昨天少了两道。”
最让我震撼的是十月的模考。那天我因感冒高烧39度,裹着羽绒服在考场门口发抖。监考老师递来退烧药时,我看见前排女生正在默写《伙计梦》的歌词。她的草稿纸上歪歪扭扭写着:”无惧战场,从容不迫,最后的战役,Fighting!”墨迹被体温晕染成淡蓝色,像极了她睫毛上未干的泪珠。
“要不要试试?”我听见自己沙哑的声音。我们挤在洗手间隔间分食退烧药,她突然哼起副歌:”因为,成败自留香。”洗手池的雾气模糊了镜片,却让那个总在图书馆第三排读书的身影变得清晰——原来她每天多背五十个单词的坚持,早已化作眉间不自觉的笑纹。
十二月的初雪落下来时,我们终于等到查分时刻。我站在查分页面前反复刷新,手心沁出的汗把钢笔握得发滑。当看到396分的瞬间,耳机里突然传来小林的声音:”成败自留香,不是胜负的印章,是岁月酿的香。”雪粒敲打窗棂的节奏,竟与歌里的鼓点完美重叠。
后来我在录取通知书旁贴上那张便利贴,”无惧战场”四个字被阳光晒得发脆。毕业典礼那天,我们穿着学士服在操场重聚,小林抱着吉他弹起《伙计梦》。穿红裙子的学妹在台下跟着哼唱,她眼角的细纹里还藏着去年冬天的雪。
如今每当我路过考研自习室,总能看见玻璃窗上晃动的笑脸。那些被红笔圈起的歌词,那些在错题本里发芽的坚持,那些在雪夜共鸣的歌声,都化作图书馆穹顶的星光。考研从来不是独木桥,而是无数人用平凡日子铺就的星河,而《伙计梦》就像其中一束光,提醒我们:重要的不是抵达终点时的掌声,而是奔跑时鞋底沾着的每粒星光。
昨夜整理旧物,翻出那张被雨水泡皱的《肖秀荣1000题》。扉页上歪歪扭扭的”无惧战场”早已晕染成淡黄色,却让我想起小林在视频里说的话:”我们都在各自的战场上冲锋,但真正的战役,是学会与自己的影子和解。”窗外的梧桐树沙沙作响,恍惚间又听见那年雨夜的歌声,穿越三百六十五个晨昏,在记忆的褶皱里永远鲜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