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褶皱里的素颜》

《时光褶皱里的素颜》

初中教室后排的课桌上,总躺着本磨破封皮的《许嵩作品集》。那是班主任没收的”不良书籍”,却在课间操的间隙被传阅得卷了边。记得某个蝉鸣聒噪的午后,我躲在操场双杠后,耳机里突然响起《素颜》的前奏。许嵩慵懒的嗓音裹着钢琴流淌,像有人把盛夏的蝉蜕轻轻碾碎,撒在滚烫的柏油路上。

那时我们尚不懂歌词里”你转身的时候我来不及说”的怅惘,却为”素面朝天”四个字在课桌下交换了无数张纸条。音乐老师总说许嵩是”网络歌手”,可当他在《玫瑰花的葬礼》里唱出”褪色的花瓣凋零在风里”时,连最前排的学霸都放下了草稿纸。我们会在数学考试前偷偷哼唱《庐州月》,把”城楼高耸入云端”的旋律写在草稿纸上,等待最后五分钟集体默写。

高中校园广播站开始播放欧美摇滚时,我的课桌抽屉里多了本《滚石杂志》。班主任在班会上说:”真正的音乐应该有力量。”《Imagine》的副歌震得课桌共鸣,有人开始翻墙去KTV听枪与玫瑰。许嵩的专辑在课桌深处落灰,直到某天被教导主任收缴。我蹲在走廊尽头,看着那本被撕去封皮的《寻雾启示》,突然发现歌里”雾失楼台,月迷津渡”的意境,竟比那些嘶吼的摇滚更让人心慌。

大学宿舍的夜色里,我重新翻开尘封的专辑。窗外的梧桐叶沙沙作响,像极了《素颜》里”梧桐树影洒满窗台”的黄昏。耳机里流淌的不再是《Bohemian Rhapsody》的华丽摇滚,而是许嵩新专辑里的《雅俗共赏》。当他说”我偏要逆流而上”时,突然想起高中时撕碎的歌词本上,那些被红笔划掉的”俗”字。

在伦敦的二手唱片店,我遇见个卖胶木唱片的老人。他播放《七日》的版本,沙哑的嗓音混着老式留声机的杂音:”我们总在寻找更辽阔的天地,却忘了最初的心跳。”玻璃橱窗映出我苍白的脸,像极了大学辩论赛上关于”文化认同”的激辩。那些在图书馆啃食的《西方音乐史》,那些在琴房练习的肖邦夜曲,突然都成了许嵩歌里”时光褶皱”的注脚。

去年校庆,初中班主任带着我们重访母校。操场上立着许嵩的巨型海报,曾经被没收的专辑在纪念册里作为”校园文化符号”展览。老班摸着泛黄的书页说:”当年觉得俗,现在看都是青春。”夕阳把我们的影子拉得很长,恍惚间又听见《庐州月》的旋律在空中飘荡。原来真正的雅俗,从来不是非此即彼的选择,而是时光长河里不断沉淀的琥珀。

此刻我坐在窗前,许嵩的《雅俗共赏》在播放列表里循环。电脑屏幕上是正在修改的论文,标题是《全球化语境下的本土音乐认同》。窗外的雨滴敲打玻璃,像极了《雅俗共赏》里”雨打芭蕉”的韵律。或许我们终将明白,那些曾经被视作”俗”的旋律,早就在时光里酿成了最珍贵的陈酿。就像许嵩在歌里写的:”岁月在墙上剥落看见小时候的轮廓,而时光的河入海流终将我们带向宇宙。”

暂无评论

发送评论 编辑评论


				
|´・ω・)ノ
ヾ(≧∇≦*)ゝ
(☆ω☆)
(╯‵□′)╯︵┴─┴
 ̄﹃ ̄
(/ω\)
∠( ᐛ 」∠)_
(๑•̀ㅁ•́ฅ)
→_→
୧(๑•̀⌄•́๑)૭
٩(ˊᗜˋ*)و
(ノ°ο°)ノ
(´இ皿இ`)
⌇●﹏●⌇
(ฅ´ω`ฅ)
(╯°A°)╯︵○○○
φ( ̄∇ ̄o)
ヾ(´・ ・`。)ノ"
( ง ᵒ̌皿ᵒ̌)ง⁼³₌₃
(ó﹏ò。)
Σ(っ °Д °;)っ
( ,,´・ω・)ノ"(´っω・`。)
╮(╯▽╰)╭
o(*////▽////*)q
>﹏<
( ๑´•ω•) "(ㆆᴗ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Source: github.com/k4yt3x/flowerhd
颜文字
Emoji
小恐龙
花!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