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夜的眼睛
一
除夕夜的圆桌前,三舅妈的筷子第三次碰翻了醋碟。她正用筷子尖戳着表姐新换的婚戒,那枚铂金素圈在顶灯下泛着冷光。”这戒指倒是素净,就是太简单了。”她的目光扫过表姐无名指上那圈浅浅的戒痕,”我当年结婚戴的是翡翠的,现在戴了三十年,戴出包浆了。”
表姐的丈夫陈默在厨房里切着腊肉,刀刃与砧板相撞的声响格外清脆。他去年冬天刚从深圳调回老家当国企技术主管,此刻正用冻得通红的手腕转动手机。”妈,现在年轻人流行极简风。”他把手机屏幕转向三舅妈,上面是某婚恋APP的截图,”你看这个’择偶标准’,’情绪稳定’排第一,’有责任心’排第二。”
二
去年此时,客厅的电视里正播放着某知名小品。演员穿着红棉袄,用东北口音念着台词:”小年轻现在啊,图新鲜,三两个月就换对象,跟换手机壳似的!”满屋子长辈都笑出了眼泪。表姐当时正和陈默在阳台看烟花,她突然把手机贴在陈默耳朵上:”快听!小品说咱们现在都像手机壳了。”
陈默的笑声惊飞了窗外的麻雀。他们是在深圳打工时相识的,陈默总在凌晨三点帮表姐调试机械臂程序,表姐则给他讲老家腊肠熏制的秘方。去年春节,当陈默把老家地址写在婚书末页时,表姐在高铁站给他买了双羊毛袜,袜筒上绣着”莫忘南国梅”。
三
今年初二回娘家的邻居王阿姨,在小区广场跳广场舞时总爱穿红棉袄。她离婚后独自抚养儿子,去年冬天儿子考上985大学,她却开始频繁出现在相亲角。”我儿子说现在年轻人要’眼缘’。”王阿姨把简历拍在我面前,A4纸上密密麻麻列着”本科以上学历””有车有房””会做三菜一汤”,”可我总觉得,这些跟找对象没关系。”
那天黄昏,我在她家阳台上看到一盆枯萎的蝴蝶兰。王阿姨正用剪刀修剪枯枝,”我前夫总嫌我插花太浪费钱,结果去年公司裁员,他连办公室绿萝都养死了。”她把剪下的花枝插进矿泉水瓶,”现在年轻人啊,要学学怎么养活活生生的人。”
四
表姐的婚礼定在正月初八,日期选在陈默生日当天。我作为伴娘,在整理婚纱时发现内衬绣着”长宁”二字——那是他们深圳出租屋门牌号。陈默的西装口袋里揣着张泛黄的纸,上面是表姐写的《机械臂调试手册》,扉页写着:”给陈默的结婚礼物,误差率不超过0.01毫米。”
婚礼当天突降大雪,宾客们踩着积雪赶路。三舅妈的翡翠戒指在红毯上划出细碎的声响,王阿姨的红棉袄在人群里格外醒目。当司仪念到”请新人交换誓言”时,陈默突然从西装内袋掏出个透明盒子,里面是两枚素圈戒指,”这是用机械臂3D打印的,误差率0.005毫米,因为我想让表姐永远觉得,我对她的爱是精确的。”
五
元宵节那晚,我在表姐家包汤圆。她把陈默从深圳捎来的机械臂拆开,露出里面嵌着的芯片。”他说这是最新款,能自动识别汤圆馅料。”王阿姨端着桂花圆子进来,”我儿子说,现在年轻人找对象,得像调试机械臂,既要精准又要留有余量。”
窗外烟花再次升起,表姐突然指着天空喊:”快看!那朵烟花像不像我们调试过的机械臂轨迹?”陈默从阳台跑下来,手里举着个保温箱,里面是刚从老家寄来的腊肠。”我重新写了程序,让腊肠在真空里能存三年,就像我们的感情。”
六
此刻我坐在阳台上,看着王阿姨在广场舞队伍里领舞。她的红棉袄在暮色中像团跳动的火,手机里循环播放着《年轻的朋友来相会》。远处商场LED屏正轮播某婚恋APP的广告,画面里穿婚纱的姑娘笑着对镜头说:”我要找那个愿意陪我调试人生参数的人。”
手机突然震动,表姐发来张照片:陈默正在给机械臂贴防撞胶带,背景是贴满便利贴的墙,每张便利贴上都写着”情绪稳定””责任心””会做三菜一汤”。我回复了个笑脸,想起王阿姨修剪的蝴蝶兰在矿泉水瓶里重新绽放了。
七
元宵节的最后一场雪停了,晨光中,三舅妈的翡翠戒指在窗台上泛着温润的光。她正在教表姐用紫砂壶泡普洱,”茶要慢慢醒,人也要慢慢选。”表姐把机械臂调试手册压在茶海上,书页间夹着张泛黄的便签,是陈默在深圳打工时写的:”今天帮表姐调试了第127次机械臂,误差率0.01%,但我想把误差率降到0。”
远处传来早班机的轰鸣,我知道又有年轻人要启程。他们带着机械臂、3D打印的戒指、真空包装的腊肠,还有那些在代码与烟火气中淬炼出的,关于爱与责任的新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