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囊里的星河》

《行囊里的星河》

清晨的阳光斜斜地切过窗棂,我蹲在阁楼地板上擦拭那个磨得发亮的旧背包。深蓝色的帆布早已褪成灰白,肩带处磨出的毛边像极了我二十年来斑驳的足迹。母亲说这背包陪我从北京到伦敦,又从伦敦带回敦煌,现在却安静地躺在积灰的纸箱里,等待被重新装上新的行囊。

一、归途

2016年深秋的北京西站,我拖着两个塞满实验器材的行李箱,在寒风中与母亲作别。她粗糙的手掌覆住我冻得通红的手背,指节处还沾着老家腌菜的盐粒。”带好你导师给的实验经费”,她反复叮嘱,却始终没敢问起我为何放弃保研选择独自闯荡。列车启动时,我看见她站在月台边缘,深蓝色的围巾被风吹得鼓起,像极了大学时代我常穿的那件旧毛衣。

在伦敦大学学院实验室的第三个月,我遭遇了第一次重大打击。导师将我的纳米材料研究项目交给韩国同学主导,玻璃器皿上凝结的水珠折射着冷光。”中国学生总是不擅长表达”,他轻飘飘的评语至今仍在耳畔回响。深夜的实验室里,我蹲在通风橱前,看着自己精心配制的溶液在离心机中逐渐分层。窗外泰晤士河的粼粼波光,突然让我想起敦煌莫高窟第257窟的九色鹿壁画——那头浑身湿透的灵鹿,始终昂着头站在沙漠尽头。

二、暗礁

2018年春天,我带着二十万英镑风投回到敦煌。在鸣沙山东麓的废弃营地里,我和三个同伴用三个月时间搭建起星空观测站。当第一台光谱仪捕捉到系外行星的微弱信号时,我们围着生锈的燃气炉开香槟,冰凉的液体顺着指缝滴落在戈壁滩上。可就在这时,沙尘暴突袭营地,同伴小林被倒下的旗杆砸中,永远留在了大漠深处。

葬礼那天下着细雨,我们裹着同款印有星座图案的毛毯,在雅丹地貌间徒步三十公里。雨水冲刷着小林留下的笔记本,泛黄纸页上歪歪扭扭写着:”如果钻石被埋在岩层里,它就不再是钻石。”返程时我捡起半截铅笔头,如今它仍插在办公桌的玻璃镇纸下,笔帽处刻着”2020.3.15″——小林生日。

三、潮汐

2021年深冬,我站在上海陆家嘴的玻璃幕墙前,看着脚下黄浦江的货轮鸣笛驶过。投资失败的教训教会我,真正的科研需要像季风一样,既要有迎面而来的勇气,也要有退潮时的耐心。新公司的第一场发布会,我特意穿着那件洗得发白的冲锋衣,内衬上用防水笔写着:”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今年夏天,我带着团队重启敦煌光谱计划。在月牙泉畔的临时工作站,我们意外发现小林笔记本里潦草的星图与古代敦煌星图存在神秘重合。当最新一代量子传感器捕捉到银河系旋臂的氢云信号时,七十岁的敦煌研究院院长突然出现在观测站门口。他颤抖着抚摸我背包上磨破的帆布,那是小林当年亲手缝补的痕迹。

此刻阁楼的地板已铺满敦煌风干的胡杨叶,背包肩带系上崭新的天文望远镜遥控器。母亲寄来的包裹里,除了她腌的辣白菜,还有张泛黄照片:2013年我在莫高窟前举着自制望远镜,背包上歪歪扭扭写着”看得到光的地方就有路”。窗外梧桐叶沙沙作响,我忽然明白,所有结束都是星轨的交汇,而新旅程的起点,永远在下一片未知的星空下。

背包拉链发出轻微的”咔嗒”声,像极了当年伦敦地铁闸机开启的轻响。我轻轻系紧搭扣,听见戈壁的风穿过二十年的时光,在行囊里翻涌成银河。

暂无评论

发送评论 编辑评论


				
|´・ω・)ノ
ヾ(≧∇≦*)ゝ
(☆ω☆)
(╯‵□′)╯︵┴─┴
 ̄﹃ ̄
(/ω\)
∠( ᐛ 」∠)_
(๑•̀ㅁ•́ฅ)
→_→
୧(๑•̀⌄•́๑)૭
٩(ˊᗜˋ*)و
(ノ°ο°)ノ
(´இ皿இ`)
⌇●﹏●⌇
(ฅ´ω`ฅ)
(╯°A°)╯︵○○○
φ( ̄∇ ̄o)
ヾ(´・ ・`。)ノ"
( ง ᵒ̌皿ᵒ̌)ง⁼³₌₃
(ó﹏ò。)
Σ(っ °Д °;)っ
( ,,´・ω・)ノ"(´っω・`。)
╮(╯▽╰)╭
o(*////▽////*)q
>﹏<
( ๑´•ω•) "(ㆆᴗ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Source: github.com/k4yt3x/flowerhd
颜文字
Emoji
小恐龙
花!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