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碑上的年轮》

《界碑上的年轮》

我第一次见到那块界碑时,它正斜倚在风雪交加的垭口。界碑上的数字”199″被冰碴切割得支离破碎,像老人布满皱纹的手掌。那年我十八岁,刚从云南边陲的村寨应征入伍,第一次跟着班长王铁柱踏上了巡逻路。

(一)

巡逻队每天要翻越两座海拔四千米的山口。第一座山口终年积雪,第二座山口布满暗礁。我们背着三十斤重的装备,在零下二十度的严寒中匍匐前进。王铁柱的棉鞋冻成了硬邦邦的冰壳,他总说:”界碑是国家的脊梁,冻裂了也要站直。”他的右手虎口处有道月牙形伤疤,是去年被落石划的,现在成了巡逻队的”活地图”。

记得第一次独立值夜班的那晚,我守在海拔3980米的”红山垭口”。凌晨三点,对讲机突然传来急促的电流声:”小张,东南方向发现火光!”我抓起望远镜,看见两团幽绿的光在山谷里明灭。王铁柱带着三个战士冲进风雪,我在后面追了五公里。等我们赶到时,发现是牧民家的牛群走散了。牧民老扎普蜷缩在窝棚里,手里攥着半截冻硬的牦牛肉干:”求求解放军,帮我的牛群找回家……”

(二)

巡逻队有本泛黄的《界碑日志》,扉页上写着”1998年8月7日,王铁柱立”。我翻开最新一页,发现墨迹被雨水洇开了几个字——2023年5月20日,张明阳立。这本日志在2016年曾被泥石流掩埋过,是王铁柱带着我们用三天三夜挖出来的。

去年冬天特别冷,零下三十度的暴风雪让山体开始崩塌。我们被困在”鹰嘴崖”哨所七天七夜,每天只能喝半壶结冰的雪水。王铁柱的棉袄被雪水浸透,背上的”忠诚”二字被磨得发亮。有次他突然指着界碑说:”知道吗?这块界碑 originally 是法国人留下的,1897年立的。当年有个法国传教士在碑上刻了句法文——’山川有灵,永守此界’。”他粗糙的手指抚过界碑上的凹痕,”现在该我们写新的注脚了。”

(三)

巡逻队最忙的时节是转场期。每年五月,云南的傈僳族、独龙族牧民要迁徙到夏季牧场。我们得在二十天内完成三百公里巡逻线,为牧民们清路、修水窖、送药品。有次在”独龙江大峡谷”,我们背着氧气瓶攀爬垂直峭壁,王铁柱突然停下脚步:”等等,你们闻到了吗?”顺着他的手指望去,十公里外的山谷里飘来阵阵烤松茸的香气——那是牧民们提前支起的帐篷。

最难忘的是2022年那场山火。火舌从境外窜来时,我们正护送最后一批牧民下山。王铁柱把防毒面具塞给我,自己冲进火场。我在后面跟着,看见他的军装被烧成灰烬,却还死死护着界碑。后来才听说,他背上的GPS定位器烧坏了,如果当时不折返,整片松树林都会被吞没。

(四)

现在我的右手也多了道浅浅的疤痕,是去年在”老鹰岩”攀岩时被碎石划的。每次经过界碑,都会想起王铁柱临终前的话:”界碑不是冰冷的石头,是无数个’我们’垒起来的。”他走的那天,我们正在给新立的界碑刷漆,鲜红的”中国”二字在阳光下格外耀眼。

去年国庆节,我收到了老扎普的儿子寄来的包裹。里面是张泛黄的相片:穿着崭新军装的扎普站在界碑前,身后是巡逻队的年轻面孔。信纸上歪歪扭扭写着:”叔叔,我考上边防中学了,以后也要守好我们的山。”

(五)

今天是我巡逻1689天的日子。清晨五点,我们像往常一样检查界碑。新来的列兵小刘突然指着界碑上的数字惊呼:”199?不对啊,现在明明是2023年……”我笑着拍拍他的肩膀:”界碑上的’199’是起点,后面的数字是我们用脚步写上去的。”

夕阳西下时,我们站在”界碑观景台”上。远处的山峦在暮色中连成起伏的浪涛,近处的界碑像一柄直插云霄的利剑。对讲机里传来基地指挥所的指令:”全体注意,今晚有重要外事访问。”我摸了摸界碑上新增的钢制铭牌,上面刻着”2023年10月1日,全体巡逻队员立”。

山风掠过界碑,发出沙沙的响声。这声音我听了1689天,却永远听不够。就像王铁柱总说的:”界碑上的风,吹的是春天的消息。”而春天,永远在我们守护的边界线上。

暂无评论

发送评论 编辑评论


				
|´・ω・)ノ
ヾ(≧∇≦*)ゝ
(☆ω☆)
(╯‵□′)╯︵┴─┴
 ̄﹃ ̄
(/ω\)
∠( ᐛ 」∠)_
(๑•̀ㅁ•́ฅ)
→_→
୧(๑•̀⌄•́๑)૭
٩(ˊᗜˋ*)و
(ノ°ο°)ノ
(´இ皿இ`)
⌇●﹏●⌇
(ฅ´ω`ฅ)
(╯°A°)╯︵○○○
φ( ̄∇ ̄o)
ヾ(´・ ・`。)ノ"
( ง ᵒ̌皿ᵒ̌)ง⁼³₌₃
(ó﹏ò。)
Σ(っ °Д °;)っ
( ,,´・ω・)ノ"(´っω・`。)
╮(╯▽╰)╭
o(*////▽////*)q
>﹏<
( ๑´•ω•) "(ㆆᴗ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Source: github.com/k4yt3x/flowerhd
颜文字
Emoji
小恐龙
花!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