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盏灯》

《最后一盏灯》

教室后墙的挂钟指向五点三十分,我揉了揉酸胀的脖颈,发现讲台上王老师依然站在那里。他正用红笔在黑板左下角画着坐标系,粉笔灰簌簌落在袖口,像落了一层细雪。

这是高三最后一次月考后的晚自习。我望着他鬓角新添的银丝,忽然想起两年前那个蝉鸣聒噪的午后。刚升入高三的我第一次参加”小小高考”,攥着准考证的手心沁出冷汗,在走廊里遇见抱着书本匆匆赶路的王老师。他笑着拍了拍我肩膀:”别怕,咱们班去年这时候还闹过笑话呢。”

那时的我们总爱在课间追逐打闹。张明总爱把物理公式编成顺口溜,李婷用彩色粉笔在黑板上画思维导图,而王老师会在我们嬉闹时突然举起三角板:”这道立体几何题,谁现在能解?”每当这时,教室里就会安静下来,大家屏息凝神,看他在讲台上比划着空间结构。我至今记得他手背暴起的青筋,像老树虬结的根。

真正体会到”逢考必过”的分量,是在百日誓师那天。那天清晨,整个教学楼被粉笔和彩带的碎屑铺满。王老师站在主席台上,身后”百日冲刺”的横幅被风吹得猎猎作响。他忽然脱下深蓝色中山装,露出里面洗得发白的灰衬衫,袖口卷到手肘,露出布满老茧的双手。”这双手,”他指着掌心的茧,”握过三十届学生的手,批改过三万份试卷。”台下响起细碎的抽泣声,我看见前排的赵芳把脸埋进臂弯,肩膀一抽一抽的。

那天下午,王老师把办公室钥匙交给我。他说自己要回老家陪生病的老母亲,临走前把半盒润喉糖塞进我手里。我站在空荡荡的办公室里,看着墙上密密麻麻的便利贴——”张明立体几何薄弱,多练三道大题”;”李婷化学方程式记混,建议用口诀法”;”王浩作文结构松散,每周写两篇议论文”。每张纸条下方都画着笑脸或哭脸,像老师悄悄留下的暗号。

最艰难的时光是模考失利后的雨夜。那天我蹲在走廊尽头的消防栓旁,看着雨滴在积水里碎成银花。手机突然震动,是王老师发来的语音:”小林,你上次考了年级第八,进步了十五名。”我愣在原地,雨水混着泪水模糊了视线。他接着说:”还记得你第一次来办公室问题吗?你说想考到北京,现在离目标还差多少?”

那天晚上,我重新翻开那本边角卷曲的《五年高考三年模拟》。台灯在草稿纸上投下温暖的光圈,笔尖划过纸面的沙沙声里,我仿佛又看见王老师站在讲台上,用粉笔在黑板上画下那个经典的几何辅助线。当晨光染红窗棂时,我发现自己已经解完了整本压轴题。

高考前最后一次模拟考,我们班创造了年级奇迹。当王老师宣布成绩时,整个礼堂沸腾了。我看见他扶着讲台,右手攥得发白,左手却轻轻擦拭镜片。散场后,他在空教室里等到最后,把每个人的错题本仔细翻阅。夕阳透过玻璃窗斜斜切进来,在他肩头镀了一层金边。

真正的”逢考必过”,是王老师办公室那盏永远亮着的灯。从九月到六月,它见证过凌晨五点的晨读,六点的早餐,深夜的背书。当最后一门考试结束的铃声响起,我站在空荡荡的走廊,突然明白那些深夜里,王老师批改作业时沙哑的嗓音;那些模考失利后,他悄悄放在我课桌里的热牛奶;还有百日誓师那天,他衬衫上洗得发白的灰线——原来都是他写给我们的答案。

走出考场那天,六月的风裹着槐花香拂过面颊。我回头望向教学楼,最后一盏灯依然亮着,像永不熄灭的星火。我知道,当九月第一片银杏叶飘落时,这里又会亮起新的灯火,而那些为梦想跋涉的少年,终将在星光的指引下,走向属于自己的远方。

暂无评论

发送评论 编辑评论


				
|´・ω・)ノ
ヾ(≧∇≦*)ゝ
(☆ω☆)
(╯‵□′)╯︵┴─┴
 ̄﹃ ̄
(/ω\)
∠( ᐛ 」∠)_
(๑•̀ㅁ•́ฅ)
→_→
୧(๑•̀⌄•́๑)૭
٩(ˊᗜˋ*)و
(ノ°ο°)ノ
(´இ皿இ`)
⌇●﹏●⌇
(ฅ´ω`ฅ)
(╯°A°)╯︵○○○
φ( ̄∇ ̄o)
ヾ(´・ ・`。)ノ"
( ง ᵒ̌皿ᵒ̌)ง⁼³₌₃
(ó﹏ò。)
Σ(っ °Д °;)っ
( ,,´・ω・)ノ"(´っω・`。)
╮(╯▽╰)╭
o(*////▽////*)q
>﹏<
( ๑´•ω•) "(ㆆᴗ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Source: github.com/k4yt3x/flowerhd
颜文字
Emoji
小恐龙
花!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