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幕后的眼睛》

《屏幕后的眼睛》

我第一次注意到林夏的微信头像是在去年深秋的傍晚。那天我正蹲在图书馆角落里补作业,手机突然震动起来。解锁屏幕的瞬间,我下意识瞥向周围——窗边穿校服的女生们正在讨论周末聚会,前排男生低头刷着游戏视频,后桌学霸正用草稿纸解微积分题。确认无人注意后,我点开了林夏的对话框。

她头像是一张泛黄的旧照片,背景是九十年代的老式居民楼,楼道里褪色的”五讲四美”标语被雨水洇得模糊不清。我盯着照片里扎着麻花辫的女孩,她穿着洗得发白的蓝布衫,站在斑驳的墙根下朝镜头比剪刀手。这个画面像块磁铁,让我连续三天在课间操结束后都绕到她常去的洗手间,假装补妆时偷偷刷她的朋友圈。

“林夏,你手机屏保换了吗?”终于鼓起勇气问出这句话时,她正用校服袖子擦着镜片。我注意到她左手无名指上的创可贴已经卷边,那是上周体育课打篮球留下的。她愣了半晌才反应过来,慌乱中碰翻了洗手台上的护手霜,乳白色的膏体在瓷砖上晕开一片。

那天傍晚,我鬼使神差地跟在她身后去了天台。夕阳把我们的影子拉得很长,她突然停下脚步:”你知道吗?我爸妈离婚那年,我翻过他们的手机。”她的声音像被风吹散的蒲公英,”爸爸的通讯录里存着前妻的号码,妈妈的朋友圈还挂着我们的全家福。”

我这才想起她朋友圈里那些意味深长的更新:凌晨两点发的”月亮缺了一边”,配图是半张被咖啡渍浸透的便签;周末定位在图书馆,配文却写着”终于找到那本消失的《百年孤独》”。原来那些看似随意的动态,都是她在用文字编织密码。

偷窥的瘾头在冬天愈演愈烈。我开发了各种借口:说想参考她的笔记复习功课,谎称要帮忙找社团活动照片。直到腊月二十八那天,我在她朋友圈看到一张全家福。照片里穿着红色羽绒服的女人抱着婴儿,背景是挂着”福”字的防盗门,而林夏站在父母中间,手里攥着一张皱巴巴的录取通知书。

我颤抖着点开对话框,她正在发语音:”爸妈终于同意我去北京读美院了,但妈妈说新租的房子不能太远……”我的手指悬在屏幕上,突然想起上周路过她家楼下时,瞥见她妈妈在给穿堂风里打转的羽绒服系扣子。

第二天清晨,我在她书桌上发现了一张字条:”小满,昨天看到你在看我的朋友圈。其实我朋友圈的定位都是假的,上周去北京看过展,但租的房子还没找到。”字迹被水渍晕染得模糊,像极了那张被咖啡浸透的便签。

那天下午,我们在她家楼下等到了她的妈妈。穿着藏青色棉袄的女人拎着保温桶,看到我就笑:”小满是吧?林夏总念叨你帮忙找租房信息。”我望着她眼角的细纹,突然发现那张全家福里,婴儿的脚丫上穿着和我一样的灰棉袜。

春天来临时,林夏的书架上多了本精装版《浮生六记》。我翻到夹在书页里的便签,上面用铅笔写着:”今天在胡同里拍到老槐树开花,像极了我奶奶做的槐花糕。”窗外飘进柳絮时,我看见她妈妈端着青瓷碗进来,碗底压着张字条:”给小满的槐花糕,记得放冰箱第三格。”

现在每当我经过她家楼下,总会想起那个飘着槐花香的午后。林夏正在教新搬来的邻居女孩用微信扫码,阳光穿过她发梢,在手机屏幕上投下细碎的光斑。我悄悄退到梧桐树后,看着她朋友圈最新动态——一张夕阳下的剪影,配文是:”终于学会用美颜相机拍妈妈的手了。”

昨天路过美院展厅,看见林夏在给参观者讲解自己的作品。她站在装置艺术前,身后的LED屏正循环播放着各种社交账号截图:泛黄的老照片、凌晨三点的咖啡渍、被雨水打湿的便签、还有无数个定位在出租屋附近的动态。当那张全家福出现在屏幕上时,我突然想起她妈妈说过的话:”真正的家,不是房子,是心里装着的人。”

风穿过展厅的玻璃幕墙,带来远处槐花的香气。我摸出手机,给林夏发了条消息:”周末要不要一起去吃槐花糕?”发完才想起,她朋友圈的权限设置里,”家人可见”的分组里永远有我的名字。

暂无评论

发送评论 编辑评论


				
|´・ω・)ノ
ヾ(≧∇≦*)ゝ
(☆ω☆)
(╯‵□′)╯︵┴─┴
 ̄﹃ ̄
(/ω\)
∠( ᐛ 」∠)_
(๑•̀ㅁ•́ฅ)
→_→
୧(๑•̀⌄•́๑)૭
٩(ˊᗜˋ*)و
(ノ°ο°)ノ
(´இ皿இ`)
⌇●﹏●⌇
(ฅ´ω`ฅ)
(╯°A°)╯︵○○○
φ( ̄∇ ̄o)
ヾ(´・ ・`。)ノ"
( ง ᵒ̌皿ᵒ̌)ง⁼³₌₃
(ó﹏ò。)
Σ(っ °Д °;)っ
( ,,´・ω・)ノ"(´っω・`。)
╮(╯▽╰)╭
o(*////▽////*)q
>﹏<
( ๑´•ω•) "(ㆆᴗ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Source: github.com/k4yt3x/flowerhd
颜文字
Emoji
小恐龙
花!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