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八百公里的春天》

《跨越八百公里的春天》

2018年深秋的杭州西溪湿地,我第一次遇见林小满。那天她穿着月白色的旗袍,在芦苇丛中支起画架,晨雾里传来她轻声哼唱的《小城故事》。我举着单反镜头跟在她身后,直到她转身时,镜头里定格了她耳后别着的那支木簪——后来才知道,那是她奶奶传了三代的嫁妆。

后来在同学聚会上重逢,她已成为浙江美院油画系的研二学生。我们各自在成都和杭州的写字楼里忙碌时,微信对话框里开始频繁出现”今日落日余晖”和”办公室绿萝开花了”的分享。2020年春天武汉封城那夜,我视频连线时发现她穿着防护服在方舱医院做志愿者,背景里此起彼伏的咳嗽声里,她举着手机让我看窗外:”你看,月亮还是圆的。”

这四年间我们像两株缠绕生长的爬山虎。2019年我在成渝高铁上突发急性阑尾炎,手术醒来时手机里躺着她的手绘漫画——画中的我躺在病床上,旁边摆着两杯奶茶,杯身上歪歪扭扭写着”忍住不哭”。2021年她赴美交换期间,我们发明了”云养猫”:她在纽约公寓喂食的实时画面投屏到我家,我负责远程点击手机屏幕模拟投喂动作,直到某天清晨发现屏幕上的猫咪真的叼着逗猫棒跳到了镜头前。

最艰难的时刻是在2022年成都疫情最严峻时。我被困在酒店连续二十三天,每天视频时她都在教我识别杭州的云朵形状:”这是你上次说像棉花糖的那朵,现在变成积雨云了。”有次她隔着口罩说:”我们就像两棵并排生长的树,虽然根在泥土里永远碰不到,但年轮会重叠吧?”

2023年清明,我们在各自家乡的祖宅完成了一次特殊的”合葬”。我把成都武侯祠的银杏叶夹进她的毕业纪念册,她将西湖边的桃枝插进我送她的钢笔笔筒。视频通话时,两座城市的春雨同时敲打窗棂,我们默契地将画面切换成并排播放,雨滴在屏幕上汇成蜿蜒的溪流。

领结婚证那天,我们在成都和杭州同步提交材料。民政局工作人员看着两个不同省份的身份证愣了愣,林小满突然从包里掏出泛黄的画册:”这是我们的城市手绘集,成都的茶馆和杭州的茶楼,都是我们共同设计的。”钢笔字号的结婚证在阳光下泛着微光,两座城市的经纬度在证件照背景里悄然重叠。

婚礼在成都东郊的竹海举行时,林小满穿着我亲手绣了四百针的旗袍。那些针脚里藏着我们所有的等待:成渝高铁的七次晚点记录,跨洋视频时累积的862个小时,还有疫情期间共同完成的《云中城市》系列油画。当我在誓言里说”我接受你来自八百公里外的全部故事”时,她突然掀开头纱,露出奶奶那支传了三代的木簪——此刻簪头镶嵌的翡翠,正映着成都平原的月亮。

如今我们的新家阳台上,并排养着两盆同品种的绿萝。每当视频时镜头扫过,总能看到它们在八百公里的时差里,共享同一片晨昏。林小满最近在画册里新增了”北京-上海”的线路,她说等孩子出生后,要带TA坐高铁从我们的起点到终点,把年轮里的故事都讲给未来的春天听。

那些在时差里发酵的等待,最终都化作了婚礼上交握的掌纹。当我们把两座城市的户口本合订成册时,窗外的玉兰花正同时绽放,八百公里的距离,不过是两朵花瓣飘落的轨迹差。

暂无评论

发送评论 编辑评论


				
|´・ω・)ノ
ヾ(≧∇≦*)ゝ
(☆ω☆)
(╯‵□′)╯︵┴─┴
 ̄﹃ ̄
(/ω\)
∠( ᐛ 」∠)_
(๑•̀ㅁ•́ฅ)
→_→
୧(๑•̀⌄•́๑)૭
٩(ˊᗜˋ*)و
(ノ°ο°)ノ
(´இ皿இ`)
⌇●﹏●⌇
(ฅ´ω`ฅ)
(╯°A°)╯︵○○○
φ( ̄∇ ̄o)
ヾ(´・ ・`。)ノ"
( ง ᵒ̌皿ᵒ̌)ง⁼³₌₃
(ó﹏ò。)
Σ(っ °Д °;)っ
( ,,´・ω・)ノ"(´っω・`。)
╮(╯▽╰)╭
o(*////▽////*)q
>﹏<
( ๑´•ω•) "(ㆆᴗ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Source: github.com/k4yt3x/flowerhd
颜文字
Emoji
小恐龙
花!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