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椒与藤蔓的对话》

《辣椒与藤蔓的对话》

暮春的雨丝斜斜地飘进录音棚,我望着玻璃窗上蜿蜒的水痕,想起去年深秋那个同样潮湿的傍晚。彼时刚入职买辣椒音乐工作室的我,第一次见到林导对着电脑屏幕发怔的模样——屏幕上赫然是某日本作曲家写给他们的授权书,落款处钢笔字迹遒劲有力。

“小夏你看这里,’创作灵感源自山茶与藤蔓的共生关系’。”林导突然转身,指尖划过文档某处,”去年我们翻唱的《春日藤蔓》之所以下架,不是因为旋律相似,而是曲作者山本健次先生发现了这个细节。”他摘下眼镜擦拭,镜片上映着窗外摇曳的紫藤花架,”就像藤蔓需要攀附树木生长,艺术创作也该有它的根系。”

去年此刻的录音棚却截然不同。当我第一次完整听到《春日藤蔓》的旋律时,整个团队都屏住了呼吸。钢琴前奏如春溪解冻般清冽,中提琴的揉弦仿佛紫藤花穗在微风中轻颤。林导当时拍案叫绝:”这应该就是日本现代民谣的精髓!”可我们不曾想到,这份沉醉背后藏着法律与道德的暗礁。

记得那个飘着桂花香的周末,法务部王姐抱着厚厚一摞文件冲进剪辑室。她将《国际版权公约》第17修正案投影在墙上,泛黄的纸页上密密麻麻的批注像藤蔓的触须。”日本音乐著作权协会的查证结果出来了,”她指着某段法条,”你们去年使用的五小节旋律与山本先生2003年的手稿高度重合,构成直接引用。”会议室里突然响起此起彼伏的抽气声,连窗台上养了三年的绿萝都仿佛被惊动了。

最煎熬的是下架通知下达那天。我们在凌晨三点的剪辑室里反复播放那首被下架的《春日藤蔓》,发现原本行云流水的副歌部分,竟有近四分之一是未经授权的改编。林导摩挲着五年前手写的创作手记,纸页间夹着的紫藤花瓣早已枯黄卷边。”我们太急着让作品获得商业成功,却忘了每段旋律都是别人用青春浇灌的果实。”

转折发生在今年初春的东京。林导作为特邀嘉宾参加亚洲音乐版权论坛时,意外收到山本先生的亲笔信。素笺上用和纸墨迹写着:”当我在京都的紫藤树下听到你们的改编版本时,忽然明白藤蔓为何总在寻找最合适的树干。”随信附带的授权书墨迹未干,落款处是作曲家亲笔签名的”藤蔓与树干计划”。

此刻的录音棚里,山本先生的次女佐和子正用三味线为旋律填色。她乌黑的发髻上别着枚紫藤花胸针,说话时尾音像京都鸭川的水波般温柔:”父亲晚年常说起藤蔓的故事,他说真正的艺术不是攀附,而是学会在尊重中生长。”我注意到她调试乐器时的小动作——轻轻转动琴码调整音距,像极了藤蔓舒展卷须的姿态。

三个月后的庆功宴上,山本先生穿着改良的和服登场。他胸前的紫藤胸针与佐和子的发饰交相辉映,席间日籍法务顾问用流利的中文讲解:”这次特别设计的’分形授权’模式,就像藤蔓与树干共享养分。”原来新版本不仅获得完整版权,还设置了动态分成机制——每百万次播放将向山本家族基金会捐赠一株紫藤苗。

庆功宴后的深夜,我独自留在整理室。窗外的紫藤花架正在月光下舒展,忽然想起去年此时林导的顿悟。他当时指着新谱写的《春日藤蔓2.0》说:”真正的改编不是照搬旋律,而是让每段音符都长出新的根系。”此刻泛黄的授权书静静躺在档案柜里,封皮上新增的烫金字样在月光下泛着微光:”买辣椒音乐工作室与山本家族共同创作”。

晨光初现时,我看见佐和子蹲在花架下给绿萝换盆。她将新买的紫藤种子埋进土里,轻声哼着父亲创作的《共生曲》。忽然明白艺术创作的真谛,就像藤蔓与树干的关系——不是非此即彼的竞争,而是在相互依存中完成生命的螺旋上升。那些被重新谱写的音符,终将在尊重与创新的土壤里,绽放出属于这个时代的紫藤花。

暂无评论

发送评论 编辑评论


				
|´・ω・)ノ
ヾ(≧∇≦*)ゝ
(☆ω☆)
(╯‵□′)╯︵┴─┴
 ̄﹃ ̄
(/ω\)
∠( ᐛ 」∠)_
(๑•̀ㅁ•́ฅ)
→_→
୧(๑•̀⌄•́๑)૭
٩(ˊᗜˋ*)و
(ノ°ο°)ノ
(´இ皿இ`)
⌇●﹏●⌇
(ฅ´ω`ฅ)
(╯°A°)╯︵○○○
φ( ̄∇ ̄o)
ヾ(´・ ・`。)ノ"
( ง ᵒ̌皿ᵒ̌)ง⁼³₌₃
(ó﹏ò。)
Σ(っ °Д °;)っ
( ,,´・ω・)ノ"(´っω・`。)
╮(╯▽╰)╭
o(*////▽////*)q
>﹏<
( ๑´•ω•) "(ㆆᴗ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Source: github.com/k4yt3x/flowerhd
颜文字
Emoji
小恐龙
花!
上一篇
下一篇